【行知路上】小小水世界 高维
小小水世界
——在陶行知理论下建构贴近幼儿生活的有效游戏空间
无锡市梁溪区崇安中心幼儿园 高维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师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得到幼儿普遍喜爱的游戏,开展投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水是幼儿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物之一。在幼儿的世界里,水是有生命的,水具有的特有的娱乐性,能带给孩子探索的兴趣。同时玩水也是孩子的天性,玩水游戏来源于生活和自然,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游戏,用不着教,不需要学,不分年龄、不分技巧,每个人都能玩,孩子在玩水中充分体验到发现的愉快感受。
一、生活即教育:让游戏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风土人情味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内容,让他们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小班幼儿的探索是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的,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他们探索的物体,任何偏离了生活的事物都不是探索的内容。
而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平时在一日生活中接触到水的环节中,如洗手、喝水,总会有几个孩子趁着洗的时候偷偷玩一会儿水,或是拍打水池中的积水,或是用手反复捧起水龙头上流动的水。有时雨后天晴带孩子们来操场上做游戏,看到地上的积水坑,老师再怎么提醒“小心水坑、别把鞋子弄湿……”也总会有孩子忍不住上去踩一脚。看到孩子们玩水的积极性这么高,我们便围绕着“水”这一主题,开展了各种各样有关玩水的游戏,让孩子尽情的玩,玩出他们的花样,玩出他们的思考。
在游戏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并不过分干预孩子们的游戏,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们的游戏情况,再根据游戏中孩子自己的一些发现出发,每次提出一个小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热情,在下次的游戏设计中推进一步,逐渐达到预设的目标。就这样,我们生成开展了好玩的泡泡、看谁流得快、沉下去浮起来、泡泡山、装水比赛,以及一些与美术游戏的玩水游戏:泡泡画、喷水画等,这些有趣的活动既是尊重幼儿自发愿望,以他们最感兴趣的游戏项目为基础生成开展的,又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想象力,增加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游戏项目,让幼儿有了多种选择、可以凭自己的喜爱和当天的意愿自由进行选择游戏。他们无论是选择游戏,还是参与游戏,积极性都无比高涨。
二、教学做合一: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有效交往和良好习惯。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陶行知先生强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教师尝试在教学做中发展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以自我中心,到了集体中难免充满了挫折感。而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是比较注重孩子间的交往合作培养,但针对性不强,尤其在小班,往往是孩子之间遇到矛盾,由老师出面协调,孩子则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学习一些“对不起”、“谢谢你”之类的交往语言,要说孩子真的领会了,还真难说。而在孩子们喜爱的玩水游戏中,他们完全自发地进行交流沟通,如:有合作性的喷画游戏,需要孩子们商量颜色的分配和使用,一起喷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有带竞争性质的装水比赛,孩子们挑选不同的装水工具,比赛谁的水第一个装满,最后自发的探索什么样的工具装水比较快。在这里,完全不用老师来插手,在这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中,孩子们完全感受到了自己才是支配游戏的小主人。
另外,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如果孩子们游戏的快乐是建立在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上,那肯定是我们所反对的。开展玩水游戏前,我们对孩子进行节水教育,在生活中养成幼儿的节水意识和习惯,如:喝水不浪费,想喝多少倒多少;洗手时开小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等,并制定相应的规则,谁浪费玩水的游戏则不能参加。同时还让幼儿观看了干旱时的视频,让孩子初步了解缺水的后果,懂得节水的重要。让孩子们在玩水探索的同时,爱上水,也更懂得珍惜和节约水。
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而“教学做”一体的快乐游戏则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解放儿童:在游戏中启发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幼儿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
为了解放孩子的手脚,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我们首先在空间上作了调整,把游戏地点全数搬到室外,给幼儿以更大、更自由开放的游戏空间。场地的变换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发现,孩子们一到了室外,蓝天白云下广阔的空间环境给了他们心理上充分的自由。一些平时显得较为内向胆小的孩子,在这个自由开阔的环境中,游戏的态度也显得更愉快积极、更专心投入了。其次,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根据玩水游戏的特点,收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材料,有孩子们自己带来的水枪、泡泡机、塑料玩具等,还提供了许多生活中的低结构材料,如旧的一次性塑料杯、多种粗细不同的吸管、用完的卷筒纸芯、喝光的饮料瓶、鹅卵石、旧海绵、废纸折的小船、用完的喷雾瓶等等。在多种材料的支持下,孩子们可以自发自由地进行各种喜爱的玩水游戏,并自己玩出花样、玩出创意,并在玩水中初步发现水的一些特性。尤其是底结构材料的提供,由于操作上的自由空间增大了,所以反而比那些现成材料更受欢迎,每一个不同的发现,都能激起孩子们愉快的身心体验。同时,丰富多样的材料也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儿的游戏需要,更容易引起幼儿游戏与探索的兴趣。
在玩水游戏中,我们积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空间和充分的材料,解放他们的手脚和头脑,为孩子们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游戏中,幼儿的情绪愉悦,敢说敢想,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在表现和宣泄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从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讨论和表现都是自发的、积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主动探索的表现。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身上承载着文化和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泄”,而是平等的对话。活动是幼儿和教师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和谐和自然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和发展。孩子们完全是活动的主人,他们不需要老师的“指手画脚”,也不喜欢“条条框框”,“自由”让他们的创意更加无限。
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主张儿童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倡在教育中要解放儿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儿童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让幼儿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教师放开手脚,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为基本,给幼儿放松束缚,使他们在游戏中积极探索,健康成长,这将是我们为之奋斗不息的目标。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