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以“好题”突破:长程设计视角下题目讲评的研究

     

“好题”突破:长程设计视角下题目讲评的研究*

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  肖雅思

 

【摘要】汉字是传承文化经典的重要载体,识字是我们领略、传承、发扬中华文化走出的第一步,因此,小学阶段作为识字的最佳时期和奠定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识字教学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立足新课标,浅谈在长程设计视角下,如何以好题为媒,从原题立意、讲评思路、指导作答、拓展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识写汉字题目的讲评。

【关键词】长程设计;好题;题目讲评;汉字教学

小学是识字的最佳时期,也是奠定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1]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独立识字学习的能力,不仅针对学生情感、习惯、意愿、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文立足新课标,在长程设计视角下,如何以好题为媒,从原题立意、讲评思路、指导作答、拓展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识写汉字题目的讲评。

一、原题立意: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

从长程设计的角度进行观照,对题目进行讲评,必须要兼顾学情,解读题目在整个小学知识体系中的坐标。以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考试卷第一部分“识字写字”中的第二题为例,从原题立意开始分析。

1  原题重现

本题的解题者是小学中年级(第二学段)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提出了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1]

传统的识写汉字题目以拼音写词语、给汉字组词等题型为主,只是单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识记汉字、规范书写汉字以及考查学生汉字积累水平,考查的是学生的低阶思维。而本题依据汉字特点及规律进行命题,蕴含着汉字思维与文化,以图表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来呈现考题,相对前者而言,既考查了学生的低阶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要解开这道题目,学生必须要做到“记得准、想得透、读得懂、分得清、用得出”。具体来说,学生必须要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理解汉字字义,分析并读懂图表信息,分清并归纳出汉字的类别,最后应用汉字进行组词。见图2

2  原题考查的思维层级示意图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本题从书写习惯、书写规范、书写内容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汉字、读懂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正确识写汉字、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关联字形及字义、应用汉字组词、读懂非连续性文本等。学生熟悉同音字和形近字,却不一定熟悉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考点的题型。通过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等题型考查汉字的书写、音形义的联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两颗星的话,那么本题的难度要增加到五颗星。本题考查的知识考点详见图3:

3  原题考查的知识考点示意图

二、分析讲解:由自主学习关联合作探究

要教会学生理解把握解题的关键,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突破。因此在解题之前,必须先把握好学情,掌握实际情况,方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而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讲解本题,可以采用二步法:分析学情、做好统计,引导自学、学解题法。见图4:

4  分析讲解“二步法”示意图

(一)分析学情,做好统计

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试卷:梳理学情、分析题型、题目难易度、剖析错误率较高题目的难点等等,整理自己授课的思路,圈出易错题、难题对应的相关知识点,分析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点的原因等等,并形成基本的图表。

以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三(6)班答题情况为例,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考试卷共6道大题,该班级该题的失分率为5.98%。把整张卷子不同题型的失分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该题失分率位列第四,难度适中。相关统计数据见下图:

5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三(6)班语文卷失分情况

讲评时把图表提供给学生,让其用简洁的语言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既科学地让学生知道在题目训练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又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鲜活的训练语境。

(二)引导自学,学解题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先自主订正,然后组建学习小组,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进行答题规律的总结,并设计变式,让学生迁移运用。

题目讲评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全员参与其中。因为学生学情不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还要做他们合作学习的中间人,让组员们的合作更加有效紧密,将传统单纯的授课形式转化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交流形式,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合作的主问题还是要由教师设计引导,尽量运用温和的疑问句而非命令式的祈使句,如“哪个汉字大家容易写错?为什么会写错呢?”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留出发挥的余地和展示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然后小组讨论,进行“头脑风暴”,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在一旁可以适当点评和引导,对本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进行补充总结,必要时,可以提供题目的变式让学生迁移运用。

三、答题指导:立足题目,妙用技巧

针对题目考查的内容,可以从书写姿势、书写规范、书写内容和查缺补漏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在讨论过程中,立足题目,适当地穿插一些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书写姿势

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胸离书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同时,头正、身平、臂开、足安。

(二)书写规范

1、书写正楷的汉字,注意卷面的规范、端正、整洁。

2、一个生字的笔画出错了,不要直接用铅笔在上面涂抹,而要使用橡皮完全清除原有笔迹以后再作答,这样利于保持卷面的工整。

(三)书写内容

1、抓关键词,明确考点。以上面提到的题目为例子,题中的“找规律”是关键词,可以用铅笔圈画出来,进一步思考,表格中的“规律”指的是什么?进一步明确考点:所书写的内容是同音字、形近字及其扩词。

2、读懂图表,理清思路。观察已给出的例子,思考汉字与拼音、汉字与生字部件、汉字与词语在表格中的相互关系,知道同音字、形近字的考题分别各有上下两行空白格,上行写汉字,下行写词语。

3、先答易题,后解难题。不会回答的题目,先搁到一边,把自己会回答的空先填完以后,再回来思考不会填写的生字或者扩词。

4、妙用技巧。遇到一时不会书写或者没有把握能写对的生字,可以采取一定的答题小技巧,争取得分。

1)如头脑风暴法,把自己能想到的和“欲”同音的汉字都写出来,找到最有把握、最“熟悉”的生字,然后选之进行填写。

2)翻找试卷,看看试卷上是否有读音为“欲”的生字,或者是否有带“方”的生字。

3)组合猜测法。给“方”字添加自己所记得的不同部件,看看是否可以找到“老朋友”。

(四)查缺补漏

1、中国的汉字,音、形、义一体,可以从部首入手,结合自己组词的含义,去检查生字的书写是否写对了。

2、注意特别易错的笔画,做到会写的汉字、会扩的词语,保证得分。

3、答题以后,再仔细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漏题,保证答题的完整性。

6  答题指导示意图

四、拓展价值:跟踪反馈,迁移运用

如上文所述,在完成效果展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注重解题思路的开拓、方法上的迁移、知识上的拓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规律、感受背后蕴含的汉字文化。

1、定期整理题库,延伸题型,温故知新。

教师应当定期收集整理得分率较低或者比较典型的易错题目题库,归类分档,将典型题延伸变化,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温故知新的同时帮助他们在同类问题上减少丢分的可能。

以上文提到的题目为基础,可以迁移拓展出不少类似题目,通过从音、形、义三部分,对难读字、多音字、形声字、一字多义、异字同义等多方面设置不同侧重点,并以各种形式如非连续文本的形式呈现,考查训练学生汉字思维能力、检测学生汉字文化水平。以下列的汉字专项练习卷为例:

1)例:

【答案】

解题思路:①由例1图可知,本题要填两级内容。②先找出题干中拼音所残缺的部分。题目中的“h”是声母,“u”是介母,需补充韵母。可与“hu”相拼的韵母有“a”“o”“an”“ang”等。将完整的音节填写到第一级的空格中,注意仿照例图,不添加声调。③第二级的空格,要分别填写和拼音对应的汉字,注意仿照例图,这两个汉字的声调是不同的。

2)例:

提手旁的汉字大多与手部动作有关。     竖心旁的汉字大多与        有关。

【答案】

竖心旁的汉字大多与 心理活动 有关。

解题思路:①由例2图可知,本题要填的方框内容共两级。②例子中出现提手旁,而下一级中出现的“打、护、拍、掩”四个字都是“提手旁”的汉字。由题干中的竖心旁可知,要填写四个带有“竖心旁”的汉字。③以“情”为例,例子中的“情”的下一层级共有两个空,分别填了“友情”、“晴”。“友情”是一个包含了“情”字的词语,“晴”和“情”都含有“青”,但部首不同,由此可知,最后一个层级中要填写的内容分别是汉字相对应的扩词和替换了部首的形近字。④“竖心旁”名称为竖心旁,因此带有“竖心旁”的字大多与心理活动有关,故填“心理活动”“心情”等均可。

3)例:

【答案】

解题思路:①由例3可知:本题要考查的是多音字的读音和扩词。②间有两个读音,分别是jiān和jiàn。仿照例图,将两个读音填写到汉字左右两旁的格子里。③当它读jiān时,可以组词“中间”和“之间”。④当它读jiàn时,可以组词“间隔”和“亲密无间”。⑤注意,扩词以及相对应的读音要写在同一列。

4)例:

【答案】

解题思路:①由例4图分析可知:态的拼音是tài,音序是T,上下结构,部首是心字底,态字共8画。用“态”组词,分别是“态度”和“千姿百态”,横线上是用“千姿百态”造句子。②情的拼音是qíng,音序是Q,左右结构,部首是竖心旁,“情”字共11画,组词“心情”、“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事、某物有所偏爱,造句为“我对庐山的云雾情有独钟”。③仿照例图,造句的词语是成语。注意不要选错词语。

上述的汉字专项练习卷采取组合命题的方式,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立足课标,体现汉字文化。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是承载汉语的专用符号,是我们日常交流信息的必要工具。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汉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记录、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延伸和象征,掌握好汉字,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分享文化经典,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属于汉族特有的思想价值观。正因如此,识字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版)》也反复强调了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详尽的要求。随着国学热、汉服文化、中国风歌曲等相关文化现象的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家积极提倡的加持下,“传统文化热”再次兴起。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我们不仅为识字而教学,更可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汉字之美,中华优秀文化之美。同时,新课标对于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等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本组合试题,正是以此为命题的依据。

第二,双线并进,指向高阶思维。在检查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运用汉字的基础上,以思维导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来呈现题目,考查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一举两得。相对于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等题型而言,本组合试题对于学生音形义一体化感知汉字、分类归纳识写汉字、理解运用汉字等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学生分析非连续文本的信息,在理解图表内部联系的基础之上才进行答题,指向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第三,递进组合,顺应学习规律。第一题考查学生的拼音水平,学生必须判断指定声母可与之相拼写的韵母有哪些,补充完整后进行对应汉字的正确书写。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程度,涉及到形近字的辨析、对形近字字义的理解等。第三题为多音字训练,要求学生对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进行正确拼写,并进行对应扩词,有机整合了多音字的音、形、义。最后一道题是从汉字的读音、音序、结构、部首、笔画总数、组词(两字词语、四字成语)、造句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辨析、查字典常识、字词运用等水平。四道题目难度递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逐步加大,顺应了学生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规律。

2、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小题库。

对待错误的正确方法就是正视并找到对策。因此,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用专用的作业本作为错题本,引导学生整理做过的错题和容易错认、错写的字词,将之分门别类,摘抄到错题本上,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也让往后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然而然,逐步地养成自助学习、自我纠错的好习惯。

3、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打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壁垒。

教师可以把相关题目的讲解点评录成微课,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学生家长的QQ群里定期播放给学生看,加深印象,尽量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结语

授鱼不如授之以渔,“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从一道题引申到同一类型的试题,并进行对比、分析、拓展、迁移,让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的汉字规律,感受汉字灵活多变之美,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题目训练和讲解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2011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