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融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终极目标

     

融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终极目标

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适应生活并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与生活高度一致,并且通过生活来进行。” “一方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绝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对生活具有能动作用,应通过引导生活、改造生活,来创造新生活。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模式也随之需要重新思考定位,我们的特殊教育不仅是对特殊需要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特殊需要学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回归社会。近几年我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究。

一、融合课堂模式探索,为融入社会提供基础

(一)提高教师融合教育理念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首先需要搞清楚融合教育是什么?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教育首先需要特殊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发展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传统封闭隔离的特殊教育思想相比,特殊教育与社会相融合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校需要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相关主题的课题研究、论坛等活动,让特校老师在充分阐述、讨论、修正、内化的过程中,逐步升华自身的教育理念。融合围绕特校学生兴趣、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社会性教学内容,更多地关注到了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能够发掘学生潜能的内容,努力使特校教育教学活动更加情趣化、生活化和人性化。总之特教教师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和任务。

(二)课堂教学模式社会化

特殊教学融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回归生活。由于特殊学生的特殊性不能很好的社会化而使得融入社会变的很难,所以我们的特殊教育课堂要具有社会性来支持他们更好的社会化,更好的融入社会。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的课堂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经验,通过对经验的总结、提炼,再还原于生活,在此基础上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会学得有理有据,便于掌握。同时,教师可通过表演,演示等方式,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在过程中提高能力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予以演示或表演,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丰富了课堂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演示实验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再次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是教学内容直观化,生活化。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能直观的再现生活,创设生活场景,图文并茂的和书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生活化气氛,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还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教育效果。

(三)普特课堂融合化

普特课堂的融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融合。首先,可以在特教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普教的新思想、新理念,领略个性独特的教学组织、构思精巧的教学设计,把普教好的教学方法巧妙的引用到特教课堂,从而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其次,可以带着特殊学生走出特校走进普校,特校低年级同学与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看书、做游戏、听故事,共同学习,促进了特殊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交往。

再次,还可以请普通学校学生走进特校课堂与特殊学生一起学习。可以选择特校学生特长课程一起学习,如:我校高年级学生的串珠课,在课堂上特殊学生还能够当小老师教一教普校学生。这种课堂从另一方面促进特校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还能够让普校学生深入了解特殊学生。

社会性的教学浓缩了学生需要的各种社会场景,在课堂上无数次的引导、学习、尝试他们才有可能融入社会。

二、社区融合模式尝试,为融入社会提供保障

    特殊需要学生一天中除了学校和家中的时间,另一个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就是社区,学生要融入社会首先需要融入到居住的社区,固融合教育的开展社区的融合必不可少。

(一)开设社区课程超市

根据社区各种功能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开设了“课程超市”。“超市”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课程超市”即根据社区功能的划分及学生生活需求划分成各种课程,把这些课程放在一起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迫切需要的课程。

(二)走进社区宣传

所谓的融合教育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它需要双方互动才能融合。现在很多社区并不了解特殊学生,大多还是以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更多的人是用同情的心态对待他们。向社区宣传,让社区里的社会人深入了解特殊人群是迫在眉睫的。只有相互了解,才能更好的融入。学校在助残节、儿童节、自闭症日、唐氏综合征日等特殊的节日走进社区,通过学生作品展、宣传画册、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学生,让人们从不同角度了解特殊人群。经过宣传后社区会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丰富和适合的支持,做到真正的融合。

(三)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的社会物质资源包括社区的物质设施与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包括农贸市场、楼房、街道、建筑工地、超市、医院、银行、图书馆、少年宫、敬老院等这些是与家庭经常发生联系的社会机构或社会设施。社区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学校在选择资源是要考虑特殊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

选择教育资源时,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比如:菜场、超市、银行、饭馆、医院等社会机构,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社会知识,懂得社会规则。

三、企业融合活动开展,为融入社会引路

(一)优化企业志愿者活动

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关注到特殊群体,很多企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经常到校开展志愿者活动。随着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多,但很多都是搞一次活动拍几张照片送点礼品就走人。这样没有质量的活动多了以后不仅对学生没有帮助而且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每次都对来校志愿活动单位进行要求,如:长期活动方案、每次活动方案、活动前培训才接受来校活动。经过筛选的志愿者活动都是有质量的,可以帮助到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志愿者单位。

同时,经常参加合作单位企业内部活动,如:企业的年会、运动会、企业参观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无形中了解了除学校、家庭、社区以外的社会,参与到了更多的社会活动中。

(二)创设企业学校工作室

    通过长期的志愿者活动,很多企业深入的了解了特殊学生,也知道学生的真正需求,会进一步合作各种项目。例如和我校合作了18年的志愿者单位无锡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在定期志愿者获得的同时给学校先后建立了“星语工作室”、“乐高建构室”、“家政服务室”。合作10年志愿者单位湖滨饭店建立了手工作品义卖基地等。这种工作室的建立帮助特殊学生建立了自信心的同时再一次向社会宣传了特殊学生,给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了平台和支持。  

(三)设立企业实习基地

在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之后,企业管理人员看到了特殊老师的努力,学生的努力,愿意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在实习期间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给予他们提供支持,为融入社会提供进一步辅助。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企业愿意给他们提供工作的岗位,真正的让学生融入企业社会中,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独立的社会人。

特校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上,和所有与他们产生联系的群(个)体一起,共同促进了互动式学习过程的形成。这样的过程,是所有参与教育活动、产生教学联系的群(个)体知识、能力、情感、道德以及其他心理素质共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彼此之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以及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是与这一过程协调一致的最好写照。这种教育方式是人的“意识上平等”和“人是有意识的生物存在”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表现。让特殊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学习,快乐的健康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爱、学会与人正常的交流----这是特殊教育战线上教师的使命,也是特殊教育学校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