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实践----以绘本教学为例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实践
----以绘本教学为例
无锡连元街小学 潘琪瑶
【摘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绘本阅读能丰富学生阅读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起到教育作用和文化渗透。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巧用插图、关注细节、整体教学、文本延伸,提高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
【关键词】英语绘本;阅读能力;阅读品格
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构成。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王蔷、陈则航,2016)。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相辅相成,阅读能力是阅读品格的基础,阅读品格是阅读能力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遵循《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从输入语言和学生语言表达的角度鼓励学生说完整话。在注重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利用图片和故事情境来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是绘本课的主要任务。
本文将以王建华特级教师工作室中的两位老师执教的《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四年级第一季》中的绘本故事“Home Is Best!”和《丽声妙想英文绘本•第三级》中的绘本故事“A House for Hedgehog”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在英语绘本故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初步思考。教师A执教的“Home Is Best!”讲述了鹦鹉先生不喜欢自己又小又旧的家,到处寻找新家,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不适合自己。最后又累又渴,回到自己家,发现还是原来的家好。揭示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好”的道理。教师B执教的“A House for Hedgehog”讲述了刺猬的家很冷,于是外出寻找新家的过程。他分别到了水獭、兔子、松鼠和鼹鼠的家,但发现都不适合自己。最后,在回家的路上,他滚下了山坡,正好回到了自己的家。他旳刺扎满了树叶,他感到非常得暖和。明白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
两节课的教学对象都是四年级学生。从认知特点来说,此年龄段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表演,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从知识储备来说,从三年级起,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提取信息,推测或猜测故事发展。两课中都有一定的生词和时态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猜测、质疑、讨论、分享的学习活动中感知和理解故事,并结合自身的不同经验体会人物情感,尽可能用自己掌握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那么,如何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实效,使小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品格得到提升呢?
一.巧用插图,发展思维的形象性
1. 观察图片,想象故事内容的发展
教师A 以歌曲“ABC animal train”引入,询问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并给出鸭子、长劲鹿、熊、猴子、青蛙、松鼠这几个动物,让学生猜测它们分别住在哪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随后出示封面,让学生猜测是谁住在树上,并给出“当你阅读绘本时,记得首先要认真看封面哦!聪明的你一定能从中获取很多信息!”的阅读小提示,带领学生了解故事标题、主人公、出版社、作者、绘图师、编辑等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Pre-reading环节,询问学生How is the house? How does Mr Parrot feel? Does he like his house?三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景中。教师B在准备环节,以学生课内教材第四单元学过的歌曲“What can you see? ”导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故事中的两个小动物squirrel和hedgehog,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在Sing a new song的热身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两个小动物的认识,实现课堂的自然导入。随后对刺猬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进行进一步描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之后在Pre-reading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图片,建立文本概念,让学生学会认识封面、标题等信息,观察主题图,为预测故事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细节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胆预测。通过What kind of new house did Hedgehog want? What did Hedgehog do next? Whose houses did he go?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想象。
2. 图片环游,联想故事的情节变化
两位教师都是通过图片环游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教师A在While-reading环节中,通过快速浏览,找找主人公去了哪些地方,给出阅读小提示“当你阅读绘本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不要害怕哦!聪明的你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或联系上下文来猜一猜词意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后根据图片细读绘本,教师指导a tree hole和a pit两个鹦鹉先生选择的新家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夸张的体态学习文中新词,并请学生演一演,体验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之后设计两人一组自己读绘本的环节,看看主人公又去了哪些地方寻找,他是否喜欢这些地方,实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发现a ship--- a cliff---the big bell---the chimney---the Moon这个几个地方并不适合鹦鹉先生居住,并找到了原因。教师B在While-reading中,通过快速浏览图片,学生提取了主要情节、人物等信息。然后再逐一根据图片精读绘本,从otter---rabbit---squirrel---mole四个小动物的家的场景,分析How were their houses? Did hedgehog choose their houses? Why?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图片,讨论故事情节,猜测人物的语言,并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绘本的信息。
二.关注细节,发展思维的缜密性
绘本的图片具有丰富的内涵,细节突出。教师A让学生体会在鹦鹉先生找不到合适的新家时,情绪从激动到遗憾再到值得同情的变化,请学生读出主人公的语气,产生共鸣。当他经历了一天的寻家之路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家,发现原来自己嫌弃的家,此时却特别明亮,特别大。阅读小提示“同学们阅读时还要记得从字里行间体会绘本的隐含之意哦!聪明你的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呢!”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家才是最温暖的,情感有了寄托之所。教师B鼓励孩子发现图片传递出的话外之意,对文本信息进行补白。比如提问:Why was rabbit’s house no room for hedgehog?让学生知道兔子有一个大家庭,理解兔子群居的生活习性,otter生活在水里,squirrel生活在树上,mole住在洞里等生活习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本中的刺猬的话总是重复“I like your house, but …”,让学生体会刺猬的非常礼貌友好。同样,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刺猬没有住在兔子家里?”启发学生联想到刺猬身上有很多刺,他不想伤害自己的朋友,由此让学生来评价刺猬的行为,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刺猬的善良,进行德育的渗透。在故事的最后,通过刺猬的家从冷到温暖的前后对比,引发“Why?”的思考,因为它被裹在了树叶里。
三.整体教学,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提炼故事的内容主线,升华主题。教师A通过图片环游,生成了“Mr Parrot looks for a new place to live.”的故事地图。板书上的图片被箭头练成一个圈,简单的几个形容词,概括了主人公不能居住在此地的原因,帮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发展。教师B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领,逐步生成了“Hedgehog went to look for a new house.”的故事地图,通过Look and find和Read and tick两个任务活动,板书呈现了故事的脉络,为学生理解故事提供脚手架。由于小动物的家都不适合刺猬,让学生讨论What kind of house was suitable(适合的)for Hedgehog?对故事信息进行再次的梳理归纳,通过思维导图对刺猬的生活习性做总结。此外,在图文匹配的活动中,将文本分成若干个句子,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对图片和文本信息进行有逻辑的排序整合,让完整的故事浮出水面,发展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四.文本延伸,发展思维的发散性
教师A在Post-reading环节,让学生四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演一演绘本。表演开头结尾+一个场景得一颗星,表演开头结尾+两个场景得两颗星,表演开头结尾+两个以上场景得三颗星,表演开头结尾+自编场景得五颗星。学生喜欢挑战,在组内互相帮助,情绪高涨。最后推荐学生阅读《跟上兔子系列》绘本的其他故事,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材料。教师B让学生Make a new part of story.让学生想象If Hedgehog met any other animals, what would they say?试着给故事加入新的情节和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同时也让文本回归生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绘本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绘本教学的研究之路上,教师还需要不断摸索、研究、创新各种符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会阅读,爱阅读。
【参考文献】
“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数字版. 四年级. 第1季 2017. [M].南京:译林出版社.
丽声妙想英语绘本 第三级.2014.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蔷、陈则航.2016.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陈则航、马欣.2017.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