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环境,多元化儿童发展的助力
环境,多元化儿童发展的助力
无锡市江南艺术幼儿园 蒋婧
摘要:
环境对孩子的重要作用,不需赘言,作为幼儿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非常清楚。在每一次的班级环境创设中,我们都以幼儿的情感体验、态度倾向为主线。从选择布置的内容到布置的大小安排、色彩搭配;从整体结构的把握到每个小部件的制作;从环境的教育功能到环境的审美培养,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体验”和“感受”。创设一个集教育性、美观性和发展性于一体的,充满情趣化的班级环境,并成为教育助力,更好地融入幼儿的印象中,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关键词:
环境、多元、儿童发展等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
环境对孩子的重要作用,不需赘言,作为幼儿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非常清楚。在每一次的班级环境创设中,我们都以幼儿的情感体验、态度倾向为主线。从选择布置的内容到布置的大小安排、色彩搭配;从整体结构的把握到每个小部件的制作;从环境的教育功能到环境的审美培养,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体验”和“感受”。创设一个集教育性、美观性和发展性于一体的,充满情趣化的班级环境,能更好地融入幼儿的印象中,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一、多视角、全方位,在选材中体现趣味
班级环境应是动态的,随着主题不断地在生成、在变化,在丰富。如何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是老师应该首先要把握的。
1、关注课程目标
环境创设来源于课程,来源于主题。教育性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首要考虑的内容,融合进当前的主题目标,课程内容,尽可能体现出整个课程主题的活动轨迹和学习片段。例如为了调动父亲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性,我们生成了一个“爸爸去哪儿”主题。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爸爸这一角色,我们会发动孩子们在爸爸不知情的情况下,去观察爸爸每日的活动。爸爸常干什么,爱干什么,善于干什么。然后是和爸爸沟通,了解爸爸的想法。和爸爸一起讨论和组织一次活动,感受爸爸与妈妈陪伴的不同。我们还在班级范围开展了“爸爸去哪儿”亲子运动会。在环境的呈现上,我们会有调查表、计划书、照片、心得、爸爸的话以及整个活动的图文轨迹。在墙面下沿还会布置上许多和爸爸相关的物品,方便孩子们游戏时装扮成爸爸,模仿爸爸。我们用这些来丰富我们的墙饰和区域,促进孩子观察交流,开展游戏。
2、贴近幼儿生活
最为孩子们熟悉的,最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东西最容易被孩子所把握和理解,孩子们更喜欢。本学期,一场空前的疫情成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关注点。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例外。孩子们也在整个疫情期间累积了许多相关的知识。疫情宅家期间,我们在云端组织了亲子好声音比赛,孩子们自由创作疫情歌曲,并以网络的方式,或单独或合作表演,许多精彩的瞬间被捕捉并布置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和讨论。复课以后,这个最贴近幼儿生活的,贯穿整个特殊时期生活环节的新主题“疫情我知道”如火如荼开始了。班级环境从进门小角落的“入园小贴士”开始,提醒和引导大家注意测温、洗手、摘口罩、自主点心等几件事。“我的一封信”,以图文并茂的信纸格式,展示了大家对疫情的不同理解,与好伙伴的信息交换,想对老师小朋友说的话等。“七步洗手法”“病毒显形墙”“家庭演绎台”等环境创设,从读、画、做、演等不同方面,让孩子们与环境互相碰撞,感受和体验病毒期间的注意事项,也让教育通过游戏融入生活中间,让艰涩的医学知识通俗易懂,平易浅显地为幼儿园阶段孩子所理解和接受。
3、比拼大师名作
别看孩子们年纪小,可是我们一样能理解大师的创作,甚至有与大人不一样的见解。我们经常对照大师创作的特点,来进行自主的创意和组合。例如梵高的向日葵,我们就在“美丽的秋天”主题中也尝试了一把,并且特意地把向日葵地种子放大,加深。孩子们可兴奋了,觉得自己观察地比梵高还仔细,画的比梵高还真实。还有毕加索的减法画牛,我们在“动物王国”中减法画狮子;看吴冠中的水墨画,画孩子们的彩墨山水图。然后用比对的方法装饰在自制的相框里;用窗帘一样的挂法布置在玄关处。
二、小点子、大创意,在呈现中体现艺术
就好比房屋的装修,统一舒适的色调和松弛有度的班级环境呈现方式,有利于视觉的享受,以及审美感、归属感的培养。如何合理地安排整个班级环境空间的布置,区域的设置,如何以最合适最美观的方法来呈现墙饰,都需要我们精心的思考。
1、情境式体现,有故事
我们搜集和制作的东西,不是所有的都能直接贴在墙壁上,也不是全贴在墙壁上就能为孩子们所喜欢和接受的。尤其是大幅的主墙饰,绝对要杜绝零散的拼贴,和简单的作品集合。这样的创设即不美观,又没有内涵。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灵感,动脑进行整合和再加工。情境的创设是适合幼儿期的年龄特点的,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环境更加生动,层次更加分明。例如“快乐的国庆节”主题中,孩子们都交流了自己国庆出游的经历。老师就引导孩子们一起来创作有情境的主题墙。从展示各类门票,到手工制作各种交通工具,再到设计图卡讲述记录各地名胜,然后到搜集绘画当地特产,最后到展示精彩照片。我们根据出行的地理位置,将全班孩子去过的地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中国地图。整个环境就好像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旅游。孩子们特别愿意站在主题墙下面,点着属于自己的一条旅游线,快乐得讲述自己的故事。
2、立体式呈现,巧变化
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老师们多选择平面的黏贴方式。不管是照片,还是绘画作品,再到手工制作。看上去单一又死板。其实只要一点点小小的创意,就能让环境布置立体和鲜活起来。譬如“我的厨房”主题中,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出来桌子、椅子、锅碗瓢盆。我们选用餐巾纸盒,进行装饰,去掉一面以后立起来,将孩子们做的厨房的东西放进去。这样一个属于厨房的空间就被分割出来,即新颖又整洁。在“动物王国”主题中,孩子们蜡笔创作了很多动物公交车。我们用纸杯倒扣,将动物车粘贴在上面摆放在飘窗上。从正面看,就好像一辆辆公交车开在马路上。在主题“春天”里,孩子们用纸杯做了手工花。我们用彩绳将它们一朵朵串起来,像线帘一样挂在窗户上……
3、灵巧性安排,多趣味
还有一些小细节,通过我们灵巧的安排,体现出别样的风情。绘画活动时为了防止孩子们的笔墨透过纸背印到桌子上,我们通常会用塑封纸自制一个垫板来用。我们会把孩子们一些好的绘画作品,一些大师的笔墨夹在里面一起塑封。这样出来的垫板就非常独特和美丽。孩子们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和欣赏美。在展示布置时,我们会运用纸盒、托盘、隐形勾等,合理利用教室的墙面、窗台、楼梯角,柜门、侧边等,灵巧设计,新颖有趣。
三、多“交往”、勤“对话”,在互动中感悟快乐
多方位的复杂互动是教育重的要构成部分。环境中的各元素都能参与教育活动,才是有意义的环境创设。班级环境创设,就要寻找各方面的联系点,通过环境的法方面,达到互相交流的欲望。
1、环境与教学 “互帮互助”
班级环境要参照教学计划,要能够体现教学主题。而教育活动又为环境创设提供内容和材料。环境和教学紧密结合,“互帮互助”。以“我的家乡”为例。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创设相关的环境布置,有特产的、名胜的等。用环境来促进教学的进行,成为教学的辅助,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了解到的家乡风俗的,服装的、语言的内容,我们又进一步添加到环境和区域中间,继续与孩子发生互动,巩固和加深孩子的认知。
2、教师与幼儿“齐心协力”
现在我们关注的环境创设,更多地要求孩子们的参与度。关注孩子的发展与创造,凸显环境“特色”。我们不断转变理念,从设计到创作,再到布置展示,让孩子们真正参与环境创设,把主动权还给幼儿,而老师则退到观察、倾听、帮助、支持的位置上。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看到老师与幼儿“齐心协力”的痕迹。孩子们创作的砖石,正在往长城上贴,老师紧紧扶住小椅子,保护幼儿安全;孩子们挂调心愿卡,老师送上花边剪,给点小意见;孩子们自画的笑脸花没地方布置,老师教了一个小技巧,孩子们一下子就搓出了藤蔓……
3、布置与游戏“紧密结合”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本能。教育离不开游戏。我们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我们的环境布置应为幼儿游戏服务,与游戏紧密结合。
我们在墙饰里布置了“亲亲热热一家人”。这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的合照;有孩子们送给爸爸的“领带”,送给妈妈的“裙子”,还有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点滴快乐时光的故事框。孩子们喜欢在这里进行角色装扮游戏。于是我们在这里开设娃娃家,让孩子们再现家的氛围。在这里开设音乐吧,让孩子们彩排献给爸爸妈妈的歌舞节目。
主题“快乐厨房”中,孩子们关于厨房里好吃的来了兴趣。我们用孩子们带来的西点盒子添加橡皮泥、自制收银机、塑料袋制作的服装等开设了角色区“甜甜西饼屋”。孩子们在这里制作西点、打包装饰和进行买卖。用孩子们带来的一次性杯子和吸管、勺子等,添加了奶茶粉、咖啡、方糖、果汁等,开设了生活区“喝吧”,孩子们在这里自己泡一泡、冲一冲,喝上一杯饮料。孩子们在这样充满趣味的班级环境中展开游戏,得到多元的发展。
幼儿教育,首先开始于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有了这样富有情趣化的班级环境,并且帮助幼儿去感受、参与环境,与之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幼儿得到更多元的发展,成为一种助力。充满情趣化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是孩子们生活的提炼,情绪的宣泄,创意的体现,更是孩子们快乐的凝结。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