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与遐想】用心关注你的专注
用心关注你的专注
——浅谈美术区域活动中专注力的培养
无锡市梁溪区广益幼儿园 张洁
美术区域活动是一个多元、丰富、自由自主的幼儿美术创造平台。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日常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在活动时经常表现出兴趣容易转移、耐力不能持久、拖拉、磨蹭、虎头蛇尾等情况,比如在大块涂色、细致勾线时漫不经心、对选择的材料不多做思考便舍弃一旁等现象,所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专注力也是极其重要的。良好的专注力也是为塑造幼儿健全人格“添砖加瓦”,聚精会神地听、仔细地观察、沉浸式地创作等等都是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有效过程。在“柿”事如意这一主题中我便从专注力这一关键词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创设轻松愉快、充满情感色彩的心理和审美环境。
本次活动是第二次活动,孩子们的热情还是不减的,在上一次的作品展示时我们将轻粘土制作的柿子放在了盒子里,孩子们兴奋激动。为了让孩子们继续持续对柿子的创作欲望,我结合秋天的季节特征和班级自然角的丰收创设,将立体摆放的柿子容器调整成了更为好看的秋天的竹子编织小箩筐,打扮教室自然角的激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另外门口张贴一半的作品墙对孩子们展示自己作品的刺激也很大,大家都想让自己的作品上墙,被老师拍照表扬。环境的刺激让孩子的创作专注力持续上升,新一轮的创作马上开启了。
二、关注创作的体验,注重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信心。
幼儿的自信心直接影响其对活动的态度和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在活动中容易退缩,过分依赖成人的帮助,甚至不愿做任何努力和尝试,更不能持久。因此,我在美术区域活动中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给幼儿足够的创作时间和空间。在手工组撕下用颜料画好的柿子中,孩子们发现因为颜料不能及时干,导致在撕这一环节中孩子们会出现满手颜料在撕柿子的现象,糟糕的体验感和操作感让孩子们对自己原本在绘画时信心十足的样子减分了很多,还有个别孩子因为先画后撕这一步骤而产生畏难现象,我立马get到孩子们的难点,便和孩子们一起思考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在大家共同的思考后,孩子们决定先撕再画,也就是先撕下柿子的轮廓,再给柿子涂上颜色。任何的想法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结论,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最终每个孩子都开心满意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专注力在这一创作中发生了改变,虽然都是撕柿子画柿子,但是前者会让孩子对柿子的专注力逐渐丧失,后者的调整便会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大胆尝试。关键的是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长此以往,我相信那些自信心较低、自控力较弱的孩子会逐渐得到改善。
三、延迟满足幼儿的需求,让幼儿学会等待,增强耐心。
学习延迟满足欲望并控制冲动,是儿童必须掌握的本领,这种本领也是专注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往我们在关注幼儿创作时,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都是有求必应,并且会及时作出对孩子的回应。而今天我在组织这次美术区域活动时,对幼儿提出的需要和帮助,更多地采取延迟满足的策略,当他们提出要求时,一是鼓励他们再想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二是让他们先等等,等老师忙完手中的事再去帮他们解决。在今天的绘画组俊彦在吹画柿子树的树枝时一直掌握不到吹的精髓所在,不停地呼唤我想让我帮他解决难题,因为我知道他畏难、依赖的性格,专注力容易被吸引的他很想去手工组捏柿子,无奈自己眼下的作品还没有完成,所以很着急的需要老师帮助。我便借由手中有很多小朋友的作品需要展示张贴为理由,故意让他等一等。孩子看我前后忙碌,于是没有办法只有自己去解决,我观察他仔细看同伴昕昕吹的动作,时而贴着墨汁大力吹,时而蹲下来慢慢吹。俊彦的专注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之后独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随后我故意跑过去对他说:“你已经搞定问题了?我还没来得及帮助你呢,你也太厉害了吧!”俊彦开心地对我说:“张老师,吹画不难的,呵呵呵。”“那等你下个星期再完成一幅柿子作品,我给你一个大奖励好不好?”“好的!”孩子立马答应我。我想延迟满足会让孩子持续关注某一个事物或者话题,久而久之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情感的获得远比按部就班的完成一幅作品更能走入童心。
培养儿童的专注力,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我们的美术区域活动中也是时时处处蕴含着培养儿童专注力的元素和契机。发现儿童意味着看见儿童、倾听儿童、理解儿童,之后才能支持儿童。每一个“活泼泼”的儿童身后都会有一群用心呼应的老师,与他们朝夕相处。
2021/1/18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