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美育,点亮少年儿童心灵

       

当问题少年皮埃尔失落地靠在一旁廊柱时,站在指挥台上的音乐老师马修突然转向他,示意开始独唱了。少年立刻站直,眼神明亮起来,“黑夜依然笼罩大地,你那神奇隐秘而又宁静的力量,难道不比梦想更加美丽……”

这是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一个镜头。画面里,音乐点亮了少年的灰暗心灵,也点亮了无数观众心中的善意。是音乐,温暖了这群“池塘之底”少年们的一生。

近日,梁溪区首届中小学“百灵鸟”文艺汇演举行,三天时间里,全区3000多名少年儿童登上舞台,一展才艺。本届汇演,包括语言类、器乐类、合唱类、舞蹈类四大类别,共吸引了全区42所中小学参加,节目达75个之多,聚光灯照着孩子们的笑脸,青春的气息溢满整个舞台,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少年儿童徜徉在歌舞艺术中的快乐和自信。这是梁溪区中小学艺术才能的首次大比拼,也是该辖区内中小学美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现。

 “美育”即审美教育,以音乐、美术、戏剧等课程和活动为载体,旨在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培养,引发少年儿童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将美育教育开展得更深入、更有效?梁溪区各中小学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多元路径。梁溪区教育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发展底蕴,全区目前共有正式命名的省市艺术特色学校12所,接近全区中小学比例的30%,有19所学校拥有本校艺术特色项目。记者了解到,该区各校多年来潜心研究美育教育,使美育之花绽放在每个孩子的身上。

深化实施课程改革,依托社团激发潜能

 “请小朋友们找找看,这只布老虎与真老虎比,哪里有了变化呢?在形状和色彩上和真老虎有区别吗?”这是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连元街小学贾方老师的一堂美术课,主题是《中国民间玩具》。贾方老师从儿童生活出发,选取经典民间玩具供孩子们欣赏,在师生的频繁互动中,学生们除了领悟中国民间玩具本身的审美意义外,还领略了玩具所透视的文化内涵。

课程是实施教育的载体。从课堂“开刀”,将音、体、美同样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是推进有效美育的最基本一步。在梁溪区的这些中小学美术、音乐课堂上可以看到,老师们摒弃原有程式化的课程内容,抛开技艺性内容的讲授,结合地方课程,重新构建教学框架和内涵,引领孩子们走进艺术殿堂。“美育也要不忘初心,美育的‘初心’,不在于一招一式的技术、技艺,而是回到艺术的源头,回到生活之中,回到审美的感觉之中。”贾方说。

除了基础课程以外,社团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重要方面。和课程相比,社团活动更灵活,更契合学生兴趣,也更鼓励学生实践。采访发现,梁溪区各校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少学校有二三十种艺术相关的社团供学生选择。扬名中心小学开设了8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有70%都是艺术社团。“社团活动采取课程化的形式,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指导老师要做社团活动的教案,安排教学计划,保证社团活动的教学效果。”扬名中心小学副校长严青说。

审美能力作为少年儿童发展的一个基本素养,主要由艺术类的课程承担,但在现代美育体系中,审美的养成应该渗透进其他学科中。“就算是语文、数学老师,也应该有情有趣。”积余实验学校副校长韩剑峰说,学校鼓励各科老师创造出个性和“美的课堂”,春天万物生长,语文老师把写作课搬到校园的花草之中,亲身体验自然之美后,学生们有了更多表达的愿望;讲授历史,老师则把地方传统文化写入教案,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历史知识,更触摸了文化。“美育不是孤立的,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所交叉渗透。艺术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可以运用到一切人文学科,也可以为自然科学所借鉴。”

给孩子发挥能力的舞台,在艺术活动中体现自己价值

五爱小学有一项“传统”,就是每年“六一”前后都为学生办美术作品展。从中华艺术宫到广州美术馆,从无锡泥人博物馆,到惠山古镇,都成为孩子们展示才智、创意、想象力的场所。去年的展览设在惠山古镇,吸引了近万人次的参观,展览分成8个板块:《触摸文字》《远古呼唤》《秦砖汉瓦》《清风徐来》《古镇遗影》《灯灯相传》《大象无形》《他山之石》,作品都来自于学校的学生各艺术社团和教学课堂中,在立足课堂教学之余,老师们让学生大胆创作,发挥想象,有创意的完成能真正表达自己内心的作品。学校不用框定学生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只需引导好设定好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就是最好的作品。”五爱小学美术名师华斌说:“学生作品展览,把孩子的作品放到和成人艺术家一样的地位,对于孩子、家庭以及学校来说都是鼓励。艺术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只有在舞台上,学生才能爱上艺术,感受艺术,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给学生舞台,让学生通过艺术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一段学习经历将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巨大财富。”侨谊中学校长戴文君说。在侨谊中学,美育的舞台更为宽广:校服、班级名片、学校明信片、学校环境的布置……都是学生施展的舞台。侨谊中学的校服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票选产生的。在运动服之外,学生还设计了夏款的T恤、女生短裙、男生中裤以及配合正式场合穿着的“英伦风”小西服套装,一改传统校服乏味的面貌,增加了许多时尚元素。学校还开展“海选”和走秀,最后胜出的方案学校就交给了服装厂进行制作。戴文君说:“对于学生来说,艺术活动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人人参与的过程中,孩子对美的向往也被激发出来。而学校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舞台。”

积极寻找舞台,学校抓住机会送学生出去参加各种比赛。学生带回了成绩,也在自己的成长中收获了艺术之花杰出的“甘甜果实”。据统计,梁溪区各校近三年在全市展演中获得一等奖的学校有十四所,涵盖了合唱、器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节目类别,东林中学、积余实验学校、通江小学、扬名中心小学、东林小学、沁园实验小学、五爱小学均在全省艺术展演中获得好成绩。

要“配齐”更要“提质”,“一专多能”教师打开艺术世界

开展美育,教师是根本。长期以来,梁溪区各校都把建设美育教师队伍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就是“配齐”,大部分中小学都积极引进、配足配齐美育老师。积余实验学校近三年连续引进了5位音乐、美术、书法老师,扩充学校美育教师队伍。

在“配齐”的基础上更要“提质”,多年来,各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鼓励美育教师朝“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陈虹是东林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从小学扬琴的她对江南地方戏曲特别感兴趣,梦想着身体力行在学生中推广昆曲和锡剧。除了平时自己经常自学以外,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陈虹还到省昆剧院学习旁听。回到学校后,她将昆曲加到了自己的音乐课内容中,还组建了学生锡剧社团。在她的努力下,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地方曲艺,还成为了“小票友”登台演出。而在五爱小学,全校6位美术老师除了日常教学外都专职一项“技能”,有的老师钻研水墨画,有的老师热衷于泥塑,有的则擅长纸艺,老师的专长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程,也开阔了他们的艺术世界。

据悉,目前,梁溪区计划建立协同培养新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的水平。依托现有资源,组件美育教学联盟,同时,依托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朝建立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现代美育体系方向发展。(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