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共享云课堂“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第四课
★ 课程简介 ★
国家、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加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融合”作为深化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医康教结合度,丰富融合教育资源库,精准辅助教师与家长开展干预工作,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无锡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自2023年起启动“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程开发工作。
今天为大家分享第四课:
《语言发育迟缓的干预(2)》
★ 教学内容 ★
一、导入语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大家好,我们上节课聊到了“听不懂,也不会说”的孩子,那我们遇到“听得懂,但是不会说”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二、干预目标和方法
这一类孩子语言理解的能力好于语言表达的能力,训练的目标主要是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干预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当孩子有需求时,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语言表达。如孩子眼睛看着或者用手指着饼干的时候,我们能领会他的意思,但不要立刻满足他,让他说“饼干”或者“圆形的饼干”,能力好一点的可以说“我要吃圆形的饼干”,再把饼干拿给他。
2.选择比较容易构音的字词,让孩子模仿发音。有的孩子开口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选择“妈妈、抱抱、妹妹”等主要由双唇的运动发出的声音、也可以选择“汪汪、喔喔、喵喵”等孩子感兴趣的动物叫声让他模仿发声。如果孩子还是觉得模仿困难,可以让孩子模仿单音发音,如“啊-”“依-”“呜-”等无意义的发音,等孩子模仿发音的意识增强后,再向有意义的发音转化。
3.遵循语言的发育规律,按照从字词→词组→句子的顺序,在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上逐渐增加口语表达的长度,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如孩子会说“汽车”,我们可以引导他说“红色的汽车”,慢慢过度到“红色的汽车来了”。
4.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跟孩子说话时表情、语言、肢体动作要丰富,多和孩子进行目光注视,多进行语言互动,经常一起进行亲子游戏和绘本阅读,这些过程都可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发展出更多的语言。
5.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一些呼吸方面的练习,如吹羽毛、纸条、乒乓球等。还有口部运动方面的训练,如做口腔操,让孩子多啃玉米,吃坚果、牛肉干等较硬的食物,提高构音器官的灵活度和肌肉力量,为清晰的发音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好了,“孩子懂得少,说得也少”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和大家分享。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