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共享云课堂“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第五课
★ 课程简介 ★
国家、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加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融合”作为深化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医康教结合度,丰富融合教育资源库,精准辅助教师与家长开展干预工作,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无锡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自2023年起启动“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程开发工作。
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五课:
《语言发育迟缓的干预(3)》
★ 教学内容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一、导入语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大家好,我们这节课来聊一聊孩子如果“懂得少,也说得少”,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二、干预目标和方法 这一类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基础,但落后于实际年龄,我们的目标是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增加理解与表达的句子长度及复杂度。下面的方法可供参考: 1.词汇量的扩大训练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代表比较具体的事物、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1)名词的训练可按照物品配对(包括实物、图片、功能的配对)→指认物品→命名物品的顺序进行训练。如认识杯子,我们可以让孩子将不同的杯子卡片放在一起,也可以将杯子和水壶进行功能配对,然后听指令在两种不同的物品中找出杯子,最后说出“杯子”。 (2)动词的学习可按照示范动作→模仿动作→听指令、做动作→语言描述动作的顺序进行。 (3)当孩子对名词和动词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后,我们可以加入形容词的练习。可按照从分类→指认→命名的顺序进行练习。 2.词句的扩展训练 当孩子有一定的词汇量后,会把学过的词汇组成词句,其中两词句包括形容词+名词(红色的花朵),人物名词+动词(妈妈吃),动词+名词(吃香蕉)、形容词+动词(用力画画)等,训练程序是:确定组成的各类词汇是否理解→短语的理解训练→短语的表达训练→生活中的短语应用训练。以“大小+事物”为例:可选用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图片各2张,确定孩子能理解大小、鞋子、帽子的词汇后,将四张卡片放在一起,问“哪个是大的帽子?”待孩子会指认后再让他说“大的帽子”。 三词句与两词句遵循同样的原则,我们可以运用卡片、实物或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注意语法规则的运用,如“哥哥吃香蕉”,不能表达成“香蕉吃哥哥”。 此外,我们还要进行问句练习。我们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时,一般会涉及到是什么、谁、在哪儿、什么时候、哪一个、有多少、什么时候、为什么、怎么办这些问题,我们在给孩子练习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问,然后示范回答,让他们进行仿说,说不完整时辅助他们补齐,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下面是0-6岁儿童语言发展进程表,我们可以参照这个表格选择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材料进行训练。 三、结束语 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专门的语言训练,我们要更多地把训练贯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好了,我们下节课再见!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