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共享云课堂“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第七课
发布时间:2024-05-07
信息来源:
点击数:次浏览
★ 课程简介 ★
国家、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加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融合”作为深化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医康教结合度,丰富融合教育资源库,精准辅助教师与家长开展干预工作,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无锡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自2023年起启动“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程开发工作。
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七课:
《构音障碍的干预(1)》
★ 教学内容 ★
一、导入语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大家好,前面我们说到说话口齿不清的孩子,如把“gege”说成“dede”,“xiaobaitu”说成“xiaobaidu”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二、儿童声母和韵母的发展规律 我们知道,普通话的每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将这三个部分都准确掌握,再将它们进行组合,说话才有可能是清晰的。 在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各声母音位的习得具有一定的顺序与规律。 一般儿童声母音位习得顺序如下: 对应年龄表示所有正常儿童中90%能正确发出目标音的年龄。 各韵母的习得也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主要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大类。 三、构音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及干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构音错误类型有遗漏,替代,歪曲。如把“gege”发成“ee”就是声母遗漏;把“gege”发成“dede”就是声母替代;把“gege”发成其他无具体音节的字就是歪曲。 如果孩子语言发育年龄达4岁以上的水平,发音错误为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明显原因。我们就应该进行构音的矫正训练。 四、结束语 好了,下节课我们再接着聊“针对不同的构音错误,我们如何进行矫正”吧,再见!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