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集团:聚焦大问题教学,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发生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及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落地的途径和方法。12月12日下午,梁溪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第二学段研训活动在江苏省无锡沁园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王琦老师和各校数学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训活动。沁园教育集团教学管理中心主任钱丽萍副校长主持了本次活动。
首先沁园实验小学包莉婷、王伟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五年级《认识方程》及六年级《认识圆柱圆锥》这两节课。包莉婷老师在课伊始就提出了三个大问题,之后借助“纸质天平”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含义。她带着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在头脑中建构出平衡这一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方程。包老师紧紧围绕三个大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还特别注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中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深度思维。王伟老师先确定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交流明确了研究的方法。在学生从静态的角度认识圆柱、圆锥特征的基础上,在“动手做”环节中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运动,从动态的角度沟通平面与立体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本节课立足“大问题”教学的板块式结构,从提出问题—探究解决—综合运用—问题延伸,诠释了“大问题”教学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接着沁园实验小学教导主任陆钧作了《聚焦大问题教学,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中发生》的主题发言,分享交流了沁园教育集团研究大问题教学,实施“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路径和方法。陆教导围绕“大问题”这个核心词交流了“大问题”的定义、特点、教学准备步骤、课堂教学结构等理论知识,并结合两节课例阐述了沁园教育集团对“大问题”教学的思考。陆教导还向老师们介绍了“无生课堂、凸显大问题”的集体备课模式,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理念。
在评课环节,四位来自兄弟学校的老师一致认为两位上课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能及时作出回应,沁园教育集团“大问题”引领数学课堂的理念值得学习。最后,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王琦老师进行了非常精彩的点评和总结。他说“大问题”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最终要关注学生的投入学习,关注课堂的真实发生,关注学生的思考表达,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沁园教育集团在“大问题”教学主题下,使整个集团有了大方向的引领,每位集团教师在课题引领下课堂得以改变,这一点非常好。王琦老师还希望每个集团教研活动要有特色,每所学校要有特点,研究要有方向,人人都有思考。每位数学教师都要“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最需要的理念。
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本次活动通过显现沁园教育集团的“大问题”课堂教学设计折射出梁溪区所有教师对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不断探索以及老师们对自身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的不断追求。深度学习是以往一切优秀教学理论与实践结果的总结凝练与提升,是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主张。
课改,我们前行在路上。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