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通德桥实验小学:指向教学研究力提升的“U-S-T”项目建设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探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与培养途径,加速深度学习的“学导课堂”发展,2022年5月31日下午,江苏省无锡通德桥教育集团、五爱教育集团全体数学老师连线泉州师范学院苏明强教授,聆听苏教授云端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变化和教学启示。

苏教授主要从整体发展、变化解读、教学思考三个方面对2022版新课标进行了解读。苏教授用生动丰富的例子,从理论到实践,层层剖析,深入浅出地为老师带来了许多前沿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实践。

新课标育人,学习在前沿。首先,苏教授阐述了新课标的整体发展。“四基”、“四能”和融入核心素养的“三会”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2022版新课标的目标体系。苏教授还提出“三会”统领四基、四能,新课标在描述目标时更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变化,落实在当下。接着,苏教授阐述了新旧课标中“不变”的方面,又从整体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核心理念这四个方面比较了新旧课标间的“变”。

苏教授指出,整体结构上,新课标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将原来三学段调整成现在的四学段。课程内容上,新课标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路径,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整为“数与运算”,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并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统整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增加“尺规作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与几何的概念。学习方式上,要引导学生把知识嫁接在已有的知识上,形成知识生长点,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在课的结尾要注重让学生提问,发展数学思考。苏教授还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数学思维思考、数学语言表达,进而培养学生的量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数学建模能力等。

新课标实践,聚焦在初心。最后,苏教授提出,老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一手抓知识本质,一手抓核心素养”。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知识的整体性、一致性、发展性,还要注意梳理知识点和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苏教授结合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这几方面具体课例,给予老师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

今天的活动,老师们收获满满,明确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为今后把握好教学方向、整合教学资源、制定教学目标,践行“学导课堂”奠定了基础。相信老师们在今后的的教学中能立足新课标,对接新课标,走向新征程,彰显求真务实、善思笃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