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中学:学科组节话教研,专业文化蕴深意
9月28日,无锡市东林中学的专属节日——学科组节如约而至。
下午三点,党员活动室内济济一堂。行政管理人员、学科组长、“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员、师徒结对代表、新入职教师汇聚在此,过一个有着浓浓专业文化之味的学科组节。
大会首先在师徒结对的仪式中拉开序幕。2022—2023学年度我校共有127对师徒结对,涵盖了教学类与班主任类。结对分梯度展开,有学科基础工程、提升工程、进阶工程、导师工程,班主任基础工程、提升工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师徒结对,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师徒们亦师亦友共成长。
随后举行了学校现有课题的发布以及省级课题《学问课堂”:育人方式转型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教师综合育人能力素养提升研究——‘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课题推介,向更多有志于课题研究的老师抛出了橄榄枝。
接下来的“学问课堂让新课标落地”的主题沙龙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来自“四有好教师”团队之“学问课堂探索”项目组的四位老师进行了分享。
课程管理部顾瑛副主任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新课标与旧课标的差异之处,指出了“学问课堂”的支撑理论“深度学习”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理论,让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组长盛洁老师侃侃而谈,她利用暑假时间认真研究新课标,又在新学期伊始在课堂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将学生“会提问”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将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落脚点,为教学导向。同时她带领化学组老师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突出过程性评价,以开放、创新的态度培养学生重探究的科学精神。
生物学科组长左喆老师以自己在“学问课堂”建设中的实践体会展开说去,她讲了自己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优化《学·问单》的设计。她特地带来了《饮食与营养》一节课的《学·问单》,分析了《学·问单》各部分的作用及亮点,每一部分都与核心素养对接,突出了学科间的融合。
物理学科组长钱哲非老师虽然有公务外出,但是他也把所思所想请李黎老师在大会上进行了分享。钱老师认为“问题”是“学问课堂”的核心,教师的课堂提问很重要,问题要有价值、有深意,提问要有很好的载体,问题的解答还要有策略。
在分享结束后,项目组发布了10月份的课堂展示活动预告。
最后一个环节是赠书仪式,凝聚着东林中学诸多老师研究、实践心血的《学问课堂》一书发放到每位老师手中,大家再学、再做、再反思。
整个活动借着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延伸开、铺展开,未来可期,一起绽放美丽!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