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梨庄实验小学:教研有道 探索无涯

深秋浅冬送凉意,却降不了老师们积极教研的热情。梨庄实验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带着对个人微课题的思考走进课堂,带来了一节节有质量的课题展示课。

黄毓明老师在执教《夜宿山寺》这首诗歌时,抛开灌输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写,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从而掌握识字写字好方法。她抓住重点字“危”,带着学生看篆文,猜字义,解诗意,将识字与课文理解相结合,研究味浓厚。

在《妈妈睡了》一课的教学中,花景蓉老师结合单元重点和课后习题,让学生在读、思中梳理出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同时,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依托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教学中,陆颖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班级学情精心设计任务群,对任务单进行了整合与修改。课堂中,陆老师以任务单为依托,大胆进行任务群教学,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化身战地记者,顺势利导,感受白求恩大夫的美好品质。同学们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在读、悟中体会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坚守阵地的高尚品质,教学板块化呈现。

朱珊珊老师执教的二上课文《八角楼上》时,打破单篇教学的思维,引导学生找到本单元中描述的伟人,系统解读、整体勾连,把握语文要素整体推进的意蕴。教学中,朱老师有集中的正音、记形环节,有随文理解字义的设计,有关联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方法渗透,识字教学味道浓,识字训练扎实有效。

朱琪老师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采用丰富的朗读形式以读促学、以读促思,巧借思维导图,带领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关键句厘清文章脉络,感知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的特点。在充分读的同时,又着眼语言训练点,带领学生对语言进行加工整合,促进读写结合、学练结合,将语言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语用技能,不仅增进朗读的个性化体验,还进行了高效的语言运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伯牙鼓琴》一课的教学中,王孝迎老师借助文言文文本特征,以学生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因课题研究而有了深度,课题因教学支撑而有了温度。相信青年教师的微课题研究之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1.jpg


2.jpg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