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桥实验小学:2023年春季高校支持项目语文学科组课例研究 暨“学导课堂”专题研讨活动(第69场)
征途万里风正劲,奋楫争先再启航!为积极响应《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进一步推动通德桥教育集团“学导课堂2.0”研究与实践进程,2023年春季高校支持项目语文学科组课例研讨活动在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学导会客厅”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大单元视域下的阅读教学任务群设计”,以线上评课和线下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邀请嘉宾何捷教授和通小全体语文老师共聚云端,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
课例展示 以生为本
通德桥实验小学的芮苗老师执教六下《表里的生物》一课。芮老师立足单元整体目标,充分利用导学单,巧妙设计思维导图,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从“最初观点、好奇探究、证实猜测”三个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为后面学生概括课文内容降低难度;再以“听表”“看表”“问表”三个视角进行自学、探究活动。整堂课,芮老师通过任务群的串联,设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边读边思,将语言的感悟权交给学生;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相互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导课堂”“以学为本,循学而导”理念,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习真实发生,让成长真实可见。
分享感悟 同促共进
精彩的课堂展示结束后,语文组全体老师对芮老师的课例进行评课。老师们就自己听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成效等方面各抒己见。
专家引航 研无止境
4月26日,何捷教授进行线上指导。首先,何捷教授对芮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芮老师的教学非常扎实:生字教学常抓不懈,朗读教学、字词品析环节都做得相当扎实,稳步推进了日常教学,展现了通小常态教学中老师应有的优良风貌。他还指出,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诸如合作学习、正确合理表述、咬文嚼字的能力等。同时,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多关注其他的学习方式,善于营造教学的核心点,根据学情对教学进行层层剥笋般的设计,体现更强的设计感。何教授的点评,为老师们指明了接下来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大家很受启发。
紧接着,何教授为老师们作了题为《演绎:让学习过程清晰可见》的讲座。讲座中,何教授指出,学习是变化的过程,它是由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个变量共同促成的。只有合理把握学习过程中的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要有演绎,让学习过程充分展开,被看见,可评可测。学习活动包括听、读、说、写、演、画、练这七个方面,在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对其合理排序,进行轻重缓急的设计,时不时穿插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最后形成合力,即语文学习的综合实力。老师们应该通过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让学习过程被充分演绎,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让学习的发生清晰可见,达到可视化。
讲座最后,何教授和老师们分享了《统编单元教学流程图》,在流程图中,何教授指出,老师们首先应充分理解单元教学目标,第二是分解承担课时学习目标,第三是学习条件的保障与准备,最后应对学习活动进行序列安排。何教授还为老师们分析了设计的基本流程:起,理解学习目标;承,布置学习任务;转,设计学习活动;合,总结学习效果。何教授干货满满的分享,为老师们的高效备课助力。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本次活动,通过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老师们明白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需不断为之付出行动。研学仍在进行,精彩不断生发,老师们的学习与实践永远在路上,为“学导课堂”的升级迭代推波助澜!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