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小学:聚焦文本解读,创新教研形式,助力教师成长
11月30日,夜幕降临,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的阶梯教室,灯火通明,台上教师有的娓娓道来,有的侃侃而谈,讲述着各自团队的教研成果;台下教师神情专注,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会心微笑;专家的精到点评,又把活动引向高潮,会场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休息,甚至忘记了饥饿,新型的教研形式,让大家如添洪荒之力,三校教研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新局面。
会上,特级教师张学青老师,为大家带了“解读文本”之别样的讲座。她从庄子的“庖丁解牛”谈起,勉励教师练就“以无厚入有间的本事”。张特从自己几十年阅读教研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四个方面——“我是我”“我是评论者“我是语文教师”“我是学生”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具体到每一文本的解读,从题材、结构、语言三方面条分缕析地讲述。张老师理性中又不乏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让老师们如沐春风,她的“不跪着读文本”的观点,令在座的老师如醍醐灌顶。讲座时间不知不觉延长了半个多小时,老师们还意犹未尽。
随后,三校分别介绍各自团队的教研工作情况,分享成功经验,让三校教研工作都有所借鉴,避免了各校教研“单兵作战”的艰难历程,预期将产生“1+1+1>3”的效果。紧接着,三校教研团队,为大家端出了一道道美味的“大餐”——文本解读之成果。洛社中心在工作和成果汇报中,三种解读文本的眼光——“蚂蚁的眼光”“蜻蜓的眼光”“飞鸟的眼光”富有诗意,让大家印象深刻。南湖小学“元·圆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研工作和教研成果,令大家耳目一新之感,他们在教研过程中的3000字以上的个人解读,合作研讨气氛之浓厚,都让大家深受感染。大家也为罗伟老师关于《埃及的金字塔》清晰、透彻的教学价值、核心价值的处理定位,特别是抓住“三句话”引导学生理清文本结构而深受启发。最引人瞩目的是南湖小学张旭红老师的《安塞腰鼓》解读汇报,为她字正腔圆、铿锵有力、逐层深入的分析讲解而折服,点评专家也感叹道:张老师把硬是“不可能”成为“可能”。大家总以为《安塞腰鼓》是不适合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仿写的,没想到,张老师在解读文本中,角度独特,贴切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坡度的仿写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是南湖小学“测导延写范式教学”和“元圆课堂”教研成果的典范。东林小学代表上台的汇报,也让与会者深受启发,为他们梳理文本解读的理论而点赞,更为他们理论指导实践,如在《爱之链》解读中,细节描写的精妙处理而钦佩。
如果教师代表的发言是一道道美味佳肴的话,几位专家名师——张学青、武凤霞、李勤、徐月老师的点评,更是几道开胃菜,她们提纲挈领、精妙独到的点评,有助于老师们对这次“盛宴”的内化与转化。相信,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会把满满的收获与体会,更好地转化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