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兰亭小学:推开想象之门 收获童心趣事

春日共研,绽放似锦繁花;逐梦课堂,满溢馥郁芬芳。3月26日,兰亭小学继续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主题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思维碰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构建素养本位的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

柳张赟老师以二年级下册儿童诗《彩色的梦》引领学生踏入了一个诗意浓厚、色彩斑斓的梦幻世界,开启了一场关于想象力与语言表达的盛宴。课堂伊始,柳老师巧妙展示两幅色彩对比鲜明的画作,直观呈现色彩对情境渲染的作用,并借助数字人角色“色彩小精灵”创设趣味情境,迅速点燃学生兴趣。

诗歌品读环节,柳老师聚焦第二、三小节,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勾勒脑海中的画面。学生们从中感受到“雪松拉手”“烟囱结太阳”这类拟人化表达的童趣,也领略到“苹果般太阳”这一比喻修辞营造的诗意美感。柳老师还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借助破折号延长音、重音强调等朗读技巧,让文字在声韵变化中展现独特魅力。

在创作仿写环节,柳老师创新性地引入了AI技术,邀请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诗歌片段转化为视觉画面。AI生成的“彩色梦境”跃然屏幕时,学生纷纷惊叹于想象力的可视化呈现。这一设计不仅打通了文字与画面的关联,更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诗歌表达的理解,真正实现“以读促写,以写拓思”。 

柳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这四大方面,展开了说课,进一步促进教学交流。

柳老师指出,这首童诗不仅是“童心童趣”人文主题的生动载体,更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媒介。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转化能力较弱,对诗歌中陌生化表达的理解存在障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多形式朗读、AI技术辅助等策略,搭建“想象—品读—创作”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突破表达瓶颈,在仿写中实现语言积累与思维发展的双向提升。

研讨环节中,教师们高度评价本节课的创新设计与教学实效。大家一致认为,柳老师立足儿童视角,将数字资源与AI技术深度融合,既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拓展了诗歌教学的边界,生动践行了“真学习、真思维、真发展”的课堂理念。同时,教研组建议优化仿写环节为“画—说—创”三步走:可以先让学生手绘脑海画面,再用语言描述细节,最后借助AI生成图像,以此强化语言与画面的关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精准度。

此次教研活动以技术赋能课堂,以创新激活思维,为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未来,兰亭小学语文组将继续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新样态,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平台,让童心在诗意中自由生长!

图片6.jpg

图片5.jpg

图片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