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桥实验小学:教学改革成果展评活动
为深入贯彻《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精神,持续推进“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区域课改实践,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做事”的教育理念,通德桥教育集团在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举办以“同‘学’合‘做’:每一程都是成长”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成果展评活动。
本次活动由梁溪区教育局、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梁溪区通德桥教育集团承办。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逸君,原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严沛霖,无锡市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所长、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魏星,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徐涌,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部主任王琦,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基教科沈峰,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教研员,以及兄弟学校和通德桥集团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通德桥教育集团总校长吴萍致欢迎词。
通德桥实验小学的周陶华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认识100》。她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数”说生活、方块大作战、拨珠小探索、100PK赛,引导学生同“学”合“做”,完整经历“从具体数量→抽象数(计数单位)→数位构成(位值制)→数序关系→实际大小”的认数全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着课堂从“教知识”向“育素养”扎实迈进。
通江实验小学的张莹莹老师执教《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她以杨绛“读书如串门”为引,巧妙串联单元阅读方法,将“有目的地阅读”化作探索故宫的钥匙。面对非连续性文本,她借“设计路线图”“景点讲解”两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筛选材料、提取信息、整合内容间自如穿梭,既让故宫的建筑之美与文化底蕴悄然浸润课堂,又让阅读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落地生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如精心雕琢的榫卯,尽显优秀教师的专业魅力。
双河新村小学的严啸老师以五年级美术《实物的联想》为钥,打开创意之门。寻常的日常物件,在师生手中摇身变为灵感载体。课堂以“实物新生--创意联想会”为引,从单件物品的奇思妙想到多物组合的巧思碰撞,从单个作品创作时的灵光闪现到合作完成的故事画卷,学生们用多样工具与材料,赋予普通实物情感与生命力。这不仅是一堂美术课,更是新课标下“以美育人”的生动实践。
通江实验小学的陈大宁老师执教二年级体育《非移动性技能:多种形式的伸展与平衡》。他创造性地将京剧元素融入体育课堂:准备环节用“走台步”练移动技能;基本环节设接地气、组合亮相等四关卡,提升学生伸展与平衡能力。以京剧“一桌二椅”形式融入AI体育赋能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特色。这种“戏曲+体育+AI”三维模式,既让运动技能训练更科学,又让传统文化在运动中焕生机。
通德桥实验小学的臧苏扬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英语课例《She's my mother》 Story time 第二课时。她以生动的头饰模仿与歌曲改编开启课堂互动,在教学主体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协作勾画人物,辨析“he/she”核心用法;继而借助翻牌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熟练“介绍家人”的对话。整堂课层层递进,生动诠释了“互动中学习、协作中实践”的理念,为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通德桥实验小学的王江瑜老师执教三年级科学《吹气球》。这节课是学生认识空气的起点,根据科学素养四维目标,她设计了瓶中吹气球、沉浮乒乓球、空气喷泉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真正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核心概念。学生在不断地探究实践过程中验证猜想,“看见”空气占据了空间。最后,王老师在迁移应用环节布置制作喷壶小任务,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让他们亲手去探究、去体验,知识的种子也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教学观摩结束后,通德桥教育集团以“同‘学’合‘做’”为主题,采用鱼缸会议的形式开展主题沙龙研讨。活动中,内圈核心组教师聚焦学科磨课,集中分享了实践经验与协作思路;外圈教师则通过“抢凳子”的互动形式主动参与,围绕主题补充观点、交流想法,整体氛围兼具专业性与互动性,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经验共享与合作探讨。
周唯巍局长也参与了此次主题沙龙,他对活动中展示的三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将课堂过度“神圣化”,而应尊重并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深入研读教材,将教学重心聚焦于学生素养的培育,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同时,他也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迁移运用环节时间不足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
通德桥教育集团总校长吴萍率先作“钉子精神深化课改:小课堂大梦想”主题发言,她从集团概述与信念体系切入,随后围绕“精神立集团、课程强根基、课堂育新苗、实践激活力、未来启新程”五大维度,紧扣“让小课堂承载大梦想”目标,充分展现了集团“同学”相待、“合做”同行的教育温度。
紧接着,通德桥实验小学副校长郁琳以“同‘学’合‘做’:让课堂‘做事’真发生”为主题,围绕“做什么事”与“怎样做事”展开分享:在“做什么事”方面,通过挑战性情境、层次性路径、支持性过程的三重设计,实现课堂“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双向奔赴;在“怎样做事”上,通过建立倾听与对话的课堂文化公约等策略助力“同‘学’”,凭借明确角色分工与个人责任机制等方式实现“合‘做’”,以此构建“学做协同”的课堂生态,推动课改理念落地。
通江实验小学副校长盛春燕从课程、作业、教师三方面介绍学校育人实践:课程上,构建“乐善课程”图谱,让课堂对接真实生活情境;作业上,以真实情境下的创造性任务为支点,撬动学生深度学习;教师队伍建设上,通过“青动力·蓝定力”“看见·被看见”“共研·共享”等方式,实现教师从执行者向合伙人的转型。
双河新村小学副校长蒋琪琦围绕“‘健雅’领航 破局育人:扎根生命本真的教育实践”展开汇报,她提及学校课改的三维破局实践:学校层面,告别“零散创新”,转向“系统建构”,搭建“合做”育人生态;教师层面,从“知识传授者”转型“合作引领者”,以命题题库锚定素养培养;学生层面,打破“被动接受”模式,走向“主动做事”,让合作成为成长底色。三维联动,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周院长以“做与学”及“课程”的概念为核心切入点,对活动主题展开深度解读。在解读中,他高度肯定了集团课改工作的显著成效:从课程规划的顶层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变革,全过程推进扎实且成果真实;同时特别提及“项目式学习”在集团的课例开发与教研活动中的充分体现。此外,他还针对集团未来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兼具针对性与指导性的建议,为集团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清晰指明了路径。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系统展示了通德桥教育集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历程与阶段性成果,也为区域内的教学改革交流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展望未来,通德桥教育集团将持续深化“同‘学’合‘做’”等课改理念的实践与研究,共同致力于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

-
字大

-
字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