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解读《七律·长征》 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周剑芳

     

《七律  长征》是毛主席写于193510月的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当时红一方面军翻越了雪山,长征即将胜利,全诗充满了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执教这首诗后,我既感慨于诗人的雄浑笔力,更被诗中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所折服。在这里,我试着从“文本剖析”、“ 设计思路”和“课堂呈现”三个方面呈现自己的上课过程,与大家探讨磨课思路,分享教学的收获与感受。

、剖析谋篇布局,把握“教什么”

全诗四联八句,“不怕”一词是诗眼。整首诗以总分的形式布局,总领全诗的句子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紧抓首联,笔者从三个层次把握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全诗选取了哪些“远征难”?围绕“万水千山”一词选取了“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五幅典型的“远征难”的画面,徐徐道来,铺陈展开。五岭突出了山的连绵起伏,难在迂回曲折,路程之长;乌蒙突出山的高大险峻,难在山势陡峭,跨度之大;岷山难在冰天雪地,饥寒交迫;金沙江、泸定桥难在两岸山崖陡峭,水流湍急,更有敌人的重兵把守。写“远征难”,意在突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和英勇无畏。

第二层次:围绕“不怕”“只等闲”,作者用了“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更喜”“尽开颜”等词语,突出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藐视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第二联和第三联对偶,同时第二联又采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运用丰富。内容上既体现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的智慧,又展现了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奋不顾身。

第三层次:继续质疑问难。长征全程艰难无数,毛主席选取了五个典型的画面。难道艰难仅仅来自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吗?当然不是,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天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但毛主席在整首诗里却一字也没有提到敌人,用意是什么?这其实是对敌人的极端藐视,衬托红军战士不把敌人放在眼里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二、设计教学思路,探索“怎么教”

1. 课前故事,走近长征。为了拉近学生与长征的距离,我们首先从长征故事着手,让学生感知故事,在头脑中勾勒一幅宏伟的长征路线图及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2. 初读入手,感知长征。在读中发现七律的规律,一是八行,每行七个字;二是押韵;三是共分四联,颔联、颈联对偶。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3. 文本对话,深入长征。从首联入手,抓住中心,了解整首诗的总分结构;抓住“远征难”找出五幅征难图,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抓住“不怕”找出表示红军战士“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词句;最后聚焦两组对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理解文本。为了更好地理解诗句中“暖”和“寒”的意思,及时补充了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相关资料。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感受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 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根据层层推进的板块设计,通过递进式的情感朗读,读出长征途中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呈现课堂实录,体现“板块化”

(一)板块一:导入、释题

1. 揭题,读题,注意停顿。

2. 一起分享搜集的信息,了解七律诗的特点。

(二)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

1. 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指名读,评价,再读。读出每一联的内容。

(三)板块三:聚焦“万水千山”,感受“远征难”

1. 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

生:难。

2. 师:是呀,远征难呀!出示长征你路线图,整体感受。

3. 从诗中的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远征之难”?

依次板书: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1)引导学生介绍“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的资料:五座山岭横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跨度巨大,路途遥远;乌蒙山横跨云南、贵州两省,高大险峻。指导朗读:谁来读出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的“难”?读出对偶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体会“云崖”、“暖”以及“寒”的含义。出示画面:看着金沙江、泸定桥的画面,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语?指导朗读:谁来读出这两句颈联的“难”?读出对偶的特点。

3)学习尾联

师: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远征难?

师:是呀,同学们,读着“千里雪”这个词,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雪,听到了风呼呼刮过的声音。

师:皑皑白雪,狂风呼啸。

师:让我们静心想象一下,我们的红军战士脚上穿的是什么?身上穿的是什么?

生:红军战士身上衣着单薄的衣服,脚穿草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寒风吹来,就像是尖针刺进了骨头里。

师:你体会得很深。战士们饿了——渴了——

生:饿了,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

生:饿了,就吃一个辣椒。

师:要翻过这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容易吗?

生:不容易!

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4. 利用引读,强化“远征难”

1)出示文字,关注数字: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爬过了18座险峻的山峰,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翻越了5座终年覆盖的雪山,横跨了11个省份。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一种力量,走出了一种精神。

2)教师引读,引起共鸣

师:红军走过的是——万水千山!万水千山,谈何容易呀!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这几组词语中——

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澎湃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3)师:我们的红军战士面临的仅仅是大山、大河这些自然方面的艰难险阻吗?

出示文字介绍: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战士牺牲。

4)师: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呀?把我们现在的这种感觉再次放到这几组词语中读一读。

生:(齐读)五岭逶迤 乌蒙澎湃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四)板块四:聚焦“闲”,体悟“长征精神”

1、找出“不怕”“只等闲”的词语

师:面对长征途中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战士怕不怕呢?指导读好首联。

2、师:除了“不怕”、“ 只等闲”,还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先说再读。谁能把红军的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给读出来?

1)男女生联合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男同学读前面四个字,女同学读后面三个字。)师:真不错!声音一重一轻,一“大”、一“小”,突出了一“难”一“闲”。我们再读一遍!

3. 师:读得真好!还有哪些地方感受到?

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出示填空:“暖”字写出了(       ),“寒”字写出了(       )。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还感觉不到高兴!你们觉得哪几个字最能让人感到高兴?指导读好“尽开颜”。

5. 同学们,这么大的困难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如此渺小,不值一提?

6. 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读出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 拓展《清平乐 六盘山》,揭示长征精神。

1)出示:一起读一读。

2)思考:你从哪句话读出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8. 师:真好!我们的红军战士走过了这漫漫二万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用在现代生活中,又有了新的诠释,请学生说一说。

(五)板块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 推荐阅读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清平乐 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等。

2. 四人小组选择其中一首,细细阅读,开展读书会与同学们分享读书收获。

(作者单位:无锡花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