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校园巡展】以雷锋精神育人 以特色课程立校 赵国防 许 益

     

古运河水源远流长,惠泉山麓郁郁苍苍

这里是知识的殿堂,这里是成才的摇篮

                          ——《校歌》

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承载着深厚人文底蕴的现代化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占地13382平方米,建筑面积12983平方米,创艺课程室、智慧教室、机器人室等功能室齐全,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硬件环境。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567名,教职员工105名,专任教师97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7人。

学校在“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形成了弘扬雷锋精神及信息科技教育两大特色。20189月,学校启动了“学导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课堂深度变革的新征程。同年10月,学校“辛格时光-OKAY智慧教室”升级完成,将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几年,学校荣获全国智慧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校园等称号,办学品位不断提升,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特色之一:雷锋精神代代传

“雷锋在通小,雷锋在我心中。”一代代通小学子在雷锋故事的引领下茁壮成长……

雷锋精神已风风雨雨的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尽管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但那并没有使雷锋有一丝一毫的磨损。三十多年来,通德桥实验小学高举“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大旗,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雷锋传人”为目标,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机制,全面推进“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

通小的学生人人会讲雷锋的故事,人人会唱雷锋的歌曲,人人会说雷锋的格言,人人爱读雷锋日记,人人争做小雷锋。雷锋这名普通的战士,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光辉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全校师生的脑海中。雷锋少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验雷锋那种崇高的精神。

学校创新德育评价体制,把“学雷锋”与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与“雏鹰争章”活动相整合,将“雷锋精神”化小化实,开展符合少年儿童特点的“雷锋少年争章活动”,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公民道德素养的形成。学生们参与了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全过程,亲手设计、绘制立意深远、充满童趣的六枚子章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小水滴章”;勤奋刻苦、有“钻”劲的“小钉子章”;团结合作,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小蚂蚁章”;勤劳、勇于创新的“小蜜蜂章”;顽强自信不服输的“小海燕章”;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小羚羊章”。以“雷锋中队”“雷锋式好少年”“优秀辅导员”等评比手段,采取“榜样激励、活动造势”等方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形成“好学、多思、创造、守纪”的优良学风。

特色之二:特色课程育新人

“儿童为本”的思维,要求我们建构更为灵活、更为多样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耳朵、手脚和大脑等。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与实施,校本课程有计划的开发与实施,保障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有效落实,并不断建构更为丰富和广阔的课程内容。

科技教育,点燃创新梦想

我校的科技创新课程。从指导竞赛活动起步到实施机器人普及课程的开设,再到物联网创新技术的加入,和基于机器人、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小发明小创造课程等,形成了学校科技创新课程整体发展的思路,也引领教师实现了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跨越,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了的发展。

学校在创建机器人校本课程时,就巧妙地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其中,让科技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儿童、贴近学校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学校还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各种重大节日,结合儿童特点,开展科普周、节水周、科技月、科技节等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科技节上,孩子们的“高空护蛋”、“顺槽滚乒乓球”、3D打印等有趣的科技创新小活动,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学校投入6万余元建设了校园数字“农植园”,使学生亲身感受物联网技术的神奇;学校还开辟了“科技与生活”主题园,汲取生活中的科技元素和有代表性的科技精英人物,以及有启发性的科技制作发明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让“科技成就梦想”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千方百计,多种方式,让科技教育的春风吹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充分沐浴每个儿童的心灵。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校内外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结合科学、信息、综合实践等课程,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在体验中获得成长。近几年,学校共有二十多项小发明小创造申请了国家专利。人人爱科技,人人爱创新的氛围悄然形成。在全国、省、市创新大赛中,学生连续多次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互联网教学实验学校。“课题引领,课程推进,课堂普及,课外延伸”的有效机制,实现机器人等创新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创意课程,引领主题化学习

江苏省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儿童特点,为儿童发展与创造提供广阔的舞台,着力构建崭新的校本课程体系,精心打造“创艺粘土课程”,并将其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20193月起,我们在全校开设了“创艺粘土课程”,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创艺粘土课程”源于学校美术课上的超轻粘土制作,是学校对国家美术课程的校本化研创,更是一种尊重儿童特点的创造性与艺术性兼备的表达课程。超轻粘土,作为一种五颜六色的软材料,通过揉、捏、搓、拉等方式,结合儿童的想象,可以创作出生动活泼的主题作品。

该课程立足儿童成长,突出主题化学习。我校“创艺粘土课程”的学生作品通过书画、童话世界、美味佳肴、风土人情文化等多种类型进行表达。今年,“创艺粘土课程”在全校一至五年级展开,主题分别是“古诗中的四季”、“神奇的动物世界”、“我的成长故事”、“饮食与健康”、“我读《三国》”。一年级的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四季,对着《唐诗三百首》读四季的诗,孩子们以扇面、画轴等“古诗配画”作品进行创作与呈现。二年级的学生读儿童故事,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用粘土创作“森林王国”、“海底世界”等充满奇思妙想的创艺作品。三年级学生在“成长课程周”中,不仅画“成长树”,吟诵“成长歌”,还用超轻粘土创作了“我的成长故事”,用多种方式生动表达着成长道路上的无限美好。四年级的学生结合家乡的美食,用粘土制作了“满汉全席”,在美食与健康领域精彩表达了他们的思考。五年级学生则是读《三国》,了解三国英雄人物,创作出“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等生动形象的创意作品。一件作品,一个故事。早读课上,孩子们绘声绘色地向大家介绍着自己的创作经历与精彩故事。人人参与,个性表达,用超轻粘土带动了儿童的主题化学习。

课程尊重儿童特点,重视过程经历。为了将“创艺粘土课程”全面普及,深入推进,学校将该课程分为了“基础认知课——粘土创作课——分享交流课——创艺表达课”,对每个主题进行研究,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研究收获。一件作品,一个故事;一件作品,一个世界。

“创艺粘土课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习领域,提升学习力与创造力的大胆探索与创造性实践。它必将让儿童在“主题化学习”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特色之三: 科研引领课堂转型

学校以最新立项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儿童深度学习的“学导课堂”样态研究》为抓手,以“学导课堂”实践为突破口,加强教育科研力度,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与乐趣。学校提出“学导课堂”构建计划,力图通过“学导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打通实践与研究的壁垒,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强化研究,在研究中积淀成果。遵循“以学定教,循学而导”的核心理念,提倡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密切关注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适时进行必要而精准的引领与指导。同时,还提出了“三学三导”策略,一是先学后导,即学习活动要突出儿童中心与学习本位,通过核心问题引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适时给与必要而精准的指导。二是以学代导,即学习活动要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适时展开小组合作,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评价、质疑与鼓励,实现学习的“二次发展”,用同伴的力量取代教师的指导。三是循学而导,即在学生个人学习、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全班汇报交流,进一步分享研究成果,交流研究经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不断导出思想、导出方法、导出经验、导出智慧。以“学导课堂”构建为主线,全面引领课堂教学转型,全力推动教育科研内涵发展,全程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20181119日,梁溪区小学“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观摩研讨会暨通德桥教育集团“学导课堂”专场推介会成功举行,向全区展示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今年412日,“泉州师范学院苏明强工作站——无锡市梁溪区魅力课堂研究基地”落户通德桥实验小学,为今后“学导课堂”的深入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育德才兼备、通达天下之人 是我们的美好愿景。面对集团化办学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为教育谱写新的篇章!

                                       (赵国防 许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