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赏识字之美 品文化之味

     

赏识字之美 品文化之味

——以部编教材《姓氏歌》教学为例

无锡市五爱小学 李雨

摘要】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二《姓氏歌》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改编成的识字韵文儿歌,将中国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中。笔者结合部编教材的文本特点,将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贯穿于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落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部编语文 识字韵文 文化

识字写字量的增加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大特点。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低年段学生阅读的拐杖,教师理应利用好这根拐杖,教会孩子拄好拐杖的方法,为孩子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重要基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部编版教材恰恰体现了这根拐杖的重要地位,新版教材识字具有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特点,分散和集中识字相结合,识字方法多样且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更加体现了识字写字在小学语文低年段的重要作用。

就拿《姓氏歌》为例,这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第2课,以童谣儿歌的方式,向学生们渗透中华姓氏文化。姓名通常是孩子们互相认识与了解的第一媒介,孩子们从各自的家庭走到教室里,本身就带着自己家族的文化和姓氏背景。《通鉴外纪》曾言:“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则正有继承先祖、区分后代的作用。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姓氏了解不多,所以部编教材主编将《姓氏歌》一文置于第一单元的靠前的重要位置,可见其对中华文化之重视。身为师者,自当引领孩子们了解姓氏文化内涵,珍视自己的姓氏。

    一、导学生字,初嗅造字文化之味

“姓氏”是本课的关键词,“姓”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通过激趣导入“姓氏歌”的课题后,从而进行以下的教学策略:

【片段一】

师:(开火车询问一组学生)你姓什么?

生:(按座位依次回答)我姓X。

师:我们的姓各不相同,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随机点人回答)你是跟爸爸姓,还是跟妈妈姓?

生:跟爸爸姓。

师:大部分同学跟爸爸同姓,那“姓”字是“单人旁”吗?

生:不是,偏旁是“女字旁”。

师:原来,很久很久以前是母系社会,我们都跟妈妈姓,所以这个姓是女字旁,有趣吧!谁有好方法记住“姓”字?

生:因为孩子是“女”姓“生”的,“女”加“生”就是“姓”。

师:你用了两个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生字,非常好!

在教授生字时,笔者一改读准音、看结构、写笔顺、找准线的刻板授字方式,将“姓”字背后的文化通过互动方式自然带出,“你我”有不同的姓氏,是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而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族标志。有的小朋友会质疑,班上某某同学和自己来自不同家庭,姓氏怎么是一样的呢?这时候也可以适当点拨,大家可能源于同一先祖,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人。

“姓”字左女右生,书写起来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并不陌生,女字旁早在一年级上学期课文14《小蜗牛》中学过,但“姓”字的部首其内涵值得一窥。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按照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女性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对于中国远古母系社会并未了解,故笔者仅简单带过“母系社会”一词,告诉学生们远古时期是随着妈妈姓的,孩子们不难理解“姓”的部首的由来。顺势拓展女字旁的一系列常用字:“娲、姐、奶、妈……”感受女字旁的构字魅力。

    二、趣味识字,感受构字文化之妙

《姓氏歌》一文鼓励学生借助姓氏的介绍方法进行识字,编者用生活中的一问一答的例子告诉孩子识字的途径多种多样,知识不是远离生活的东西,也不是书本上静止的东西。

在教授儿歌时,笔者利用自己的姓氏导出“李”这个姓氏,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木”与“子”的结合就是“李”字,引导孩子发现“李”这个姓就是用“拆字法”来介绍的,从而激发孩子寻找“文中还有哪些姓氏是用拆字法来介绍的”。孩子接收到了任务,自然产生观察的欲望,在课上认识到了更多的姓氏,如古月胡、口天吴、弓长张。从而引导孩子们利用师生对问、男女互问、同桌互问的有趣活动介绍姓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本课语言的韵味美,让书本知识从远方落到实处上。

【片段二】

师:(出示中国姓氏排名前三位:李 张)你知道吗?中国排名前三位的大姓是李 张,真巧,李老师的姓就是中国第一大姓,我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自豪地说:我姓李,木子李。

生:(跟读)我姓李,木子李。

师:班上谁和我同姓的?起立,我们一起来提问,你来回答。你姓什么?

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木子李。

师:小朋友,刚刚我们是用什么方法介绍姓的?

点拨:把李拆成了我们熟悉的“木”和“子”,这种介绍姓氏的方法叫做“拆字法”。(板贴“拆字法”卡片)

介绍姓氏时,多以民间俗成的方式称说,以拆字法(也称为“分解部件”)、说偏旁、组词语这三种方式为主,体现合体字的构字特点和姓氏的日常运用方式。其中“拆字法”也是最不容易引起歧义的方法,通过加一加、拆一拆,不仅能唤醒孩子们对熟字的记忆,并由之组合成新字,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识字好方法。

为了辨析读音相似的姓氏,如“许、徐”,韵文就分别用“言午许、双人徐”的拆字法和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同样容易混淆的姓氏“王、黄”,就可以放手让小朋友尝试运用,并告诉孩子们有些介绍姓氏的方法就是约定俗成的,如“王、黄”常用“三横王、草头黄”等。

三、发现规律,细品姓氏文化之深

儿歌的第二小节围绕“中国姓氏有很多”一句展开介绍,向学生们呈现出八个单姓,四个复姓,最后以省略号结尾,体现出中国姓氏之多、姓氏文化之深。单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实则就是按照经典蒙学读物《百家姓》的顺序编排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老师开头可以抛出“为什么赵姓是《百家姓》的第一个姓氏呢?”孩子们猜想:可能是姓赵的人数最多、可能用赵姓的时间最长……教师顺势拓展《百家姓》是在北宋时期成书的,当时的统治者就是姓“赵”的,为了尊重皇室大姓,就把“赵”姓排在了第一位。

要想无痕地向孩子们说明单姓复姓的差异,笔者采用男女生分读课文的方式,女生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男生读“诸葛、东方、上官、欧阳”,让孩子们通过朗读,主动探究,发现男女生所读姓氏有所不同,从而引出“单姓、复姓”的概念。

【片段三】

师:一般由两个字组成的姓就是复姓。真巧,班级里也有个小朋友的姓氏是复姓,他是谁呢?

生:(齐答)诸葛延中。

师:没错,诸葛延中姓“诸葛”,和历史上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同姓哦!我国的复姓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名人是复姓的吗?

生:(交流)东方朔、司马迁、司马光、欧阳修……

相比较常见的单姓,学生们对复姓了解较少。从班级学生的名字入手,更凸显了复姓文化离我们不远,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中国的姓氏数量多、种类广,最长姓氏“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长达十七个字,笔画最简单的则是“一”姓。面对有趣的姓氏文化,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一本国学经典读物——《中华姓氏文化》,以便孩子们在课后时光慢慢品味和探索中国姓氏的魅力。

通过教授生字,孩子们初嗅悠久的造字文化;通过趣味识字,共同感受中国精妙的构字文化;通过发现规律,携手细品姓氏文化。《姓氏歌》这首儿歌,不仅教会了一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也打开了中国姓氏文化的一扇小窗,透过这扇窗,孩子可以探寻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秘密,比如姓氏的起源、姓氏名人故事等。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同一个时段、同一层面,更应该关注纵深,让孩子随着年龄、阅历、学识的增长,收获更多的文化,逐步提高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J].小学语文,2016(9).

2]黄亢美.字理+心理=合理——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J].小学教学参考,2005,(11).

3]王本华.强化核心素养,创新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 —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2).

4]王丹.姓氏的秘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文本解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