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出发,谈幼儿园科学环境创设

     

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出发谈幼儿园科学环境创设

无锡市梁溪区山北中心幼儿园 徐颖琦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存、发展是在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行为,影响着幼儿认知、情感的发展,而环境对幼儿科学教育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在全面落实《纲要》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因此,我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巧妙创设科学教育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好帮手。

  一、利用多彩的户外环境――有感于“什么是活书”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其众多思想中的一支奇葩,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创造性,他曾说过:“什么是活书?活书就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确实,大自然这本活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幼儿生来就是它的一份子,在大自然中,可以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和现象,可以获得丰富的发现。我充分利用好多彩的户外环境,使科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1.挖掘自然资源。在园内外,在孩子身边,就有太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春到,组织孩子在茸茸的草地上走走跑跑,仰看雏燕划过树梢,聆听风儿与小草的对话,呼吸泥土散发的清香,感受春的生机;夏日,和孩子一起走走林荫大道,聆听阵阵蝉鸣,观赏蚂蚁聚会,体验盛夏的热情;秋来,和孩子一起捡拾落叶,采摘蔬菜果实,仰看大雁南飞,感悟秋的丰盈……我充分利用好这自然环境资源,经常带领幼儿到园内外,让幼儿融入大自然,自由地看看摸摸闻闻,随心地找找想想说说,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和互动中,亲身感悟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2.开辟种植园地。种植园地是幼儿进行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也是一本活的自然教材。结合陶行知“什么是活书”的理念和幼儿实际发展需要,我园为每班开辟了种植园地,让幼儿参与进行种植实践活动。春天来了,我和幼儿一起动手将种子埋下,一起和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随着它们的生长,和幼儿一起浇水、拔草、施肥;到了秋天,和幼儿一起采摘和收获,一起分享收获的果实……在此亲身实践过程中,幼儿观察到了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变化过程,懂得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增长了幼儿的见识。这些自然科学知识,是幼儿在亲身参与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当幼儿收获和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深刻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并激扬起内心深处的成就感。

3.组织户外活动。幼儿的科学知识,往往不是教师的口头说教得来的,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的,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切园内外可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多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开展各种科学活动,帮助幼儿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

如,观察:我和幼儿一起观察天气的千变万化,太阳的东升西落,大雁的南来北往;如动手:我和幼儿一起玩泥巴、挖蚯蚓、看蚂蚁、捉昆虫;如记录:引导幼儿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动植物的形态和类别,等等。自然环境中能够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探索的东西很多,我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探索,和幼儿一起记录分析,在各种活动中,他们获取了很多生动而具体的科学知识经验。

  二、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有感于“做是教与学的核心”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其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一个分支理论,他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学,教与学的方法就是“做”的方法。因此我在创设班级室内环境时,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一个“做”字,让幼儿一起参与到室内环境的创设中,通过参与创设和与材料互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做”与探索,使之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1.墙饰内容要“新”,让幼儿参与布置。班内的墙饰是幼儿每天都要面对的,新颖而开放的墙饰对幼儿有着无声的启发和引导,幼儿从中可以掌握一定的科学规律。我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主题活动,结合陶行知“做”是核心的理念,让幼儿动手体验,参与到主题墙饰的布置中来。

如春天一到,孩子在散步中,观察到了小草的萌生,树木的绽芽,花儿的开放,春燕的鸣叫……我和幼儿一起,寻找材料,共同布置出带有浓厚春天气息的春景图。又如,在各个主题活动中,师幼共同收集的图片资料,把幼儿记录的调查表、亲手制作的作品等布置到主题墙上。让幼儿一起“做”起来,一起参与布置,引发幼儿关注,幼儿从中可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不断地更新主题墙,让“死墙”变成“活墙”,随时与幼儿“对话”互动。

  2.区域材料要“动”,让幼儿操作探究。学前期幼儿活泼好动,他们需要通过“做”来获得知识经验。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的场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做到“动”而有趣。丰富活动的材料,容易吸引幼儿,既能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还能满足人人操作、探究的需要。如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中,提供放不同量水的瓶子若干个,自制的皮筋琴若干架,自制听筒若干件,不同粗细的皮筋、玻璃棒、细铁棒若干根,不同的打击乐器若干件,等等。这些“动”的学习材料,与幼儿学习特点相适应,幼儿就可以自由选择地去敲敲打打、碰碰拨拨。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满足幼儿好奇心,逐步提升探究能力。

  3.自然角物品要“变”,让幼儿发现变化。自然角像一个微型的大自然,虽然只有方寸之地,却不乏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结合陶行知“做”是核心的理念,让幼儿参与到自然角活动中,我经常和幼儿一起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陈列各种物品,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如春天,和幼儿一起种植花草,饲养蚕宝宝,搞种子发芽实验;秋天,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种子、水果,布置“水果展览”和“种子聚会”。还有,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陈列各种贝壳、石头、松果、昆虫标本等。每当自然角发生变化,出现新花样时,幼儿总爱聚在一起看看、摸摸、说说,还不停地问这问那。在共同观察、讨论中,幼儿习得了新知识,变化着的自然角成了幼儿学科学的又一场所。

  三、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有感于“爱满天下”

  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环境因素,它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响非常明显。我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热爱、尊重、信任每个孩子,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构建师幼间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1.营造平等和睦的师幼关系。和睦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到科学活动的效果。师幼关系的平等和睦,有利于幼儿全身心地进行科学探究,这其中,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对幼儿有强大的暗示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心理感受和行为。

如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给予鼓励和支持,“再试一试”和“再想一想”,使原来打算放弃的幼儿重新燃起了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当幼儿有一些“超常理”行为时,我容忍幼儿、不嘲笑幼儿,始终让幼儿感到自己是被教师接受的,做错了什么也不要紧,让幼儿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和尝试;当幼儿有“小破坏”时,我先分析询问“破坏”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既不打击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又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启发和指导。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深入我心中,并贯穿于科学教育的每个活动、每个环节,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更活跃,也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创造表现。

  2.以同伴身份参与到科学活动中。身为教师,不是高高凌驾于幼儿之上的,而应是平等的。我用爱的理念武装自己,经常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活动中,当幼儿看到我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时,他们心理上会得到安慰感,自然也就消除了一些恐惧和退缩心理,从而大胆地操作探究。其次,当幼儿的科学探究迟迟不得进展时,我适时给幼儿一种操作动作的暗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长期等待。还有,我参与到科学活动中,随时观察幼儿科学探究的动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调控和引导,让科学活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让“爱”装满心胸,尊重每个孩子,以好友的身份与每个孩子交流互动,支持鼓励他们的操作探究,让科学探究更加生动有效。

总而言之,环境是隐性教育资源,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时刻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新《纲要》精神,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这本活书,让幼儿亲手“做”起来,并给予鼓励和支持,激发探究兴趣,丰富科学经验,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