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浅谈在幼儿生活中建构数学经验\韩珂兰

     

浅谈在幼儿生活中建构数学经验

江苏省无锡小荧星艺术幼儿园   韩珂兰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的科学。虽然大班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已初步发展,但整个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幼儿要理解抽象的数学很困难的,学起来也很是枯燥乏味兴趣平平。《纲要》中,将“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列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也强调:“生活即教育”。所以,遵循《纲要》、《指南》精神,迅速捕捉身边的一切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是我们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数学教育契机的把握,操作条件的创造,数学的体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活;幼儿;建构;数学经验

正文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的科学。虽然大班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已初步发展,但整个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幼儿要理解抽象的数学很困难的,学起来也很是枯燥乏味兴趣平平。《纲要》中,将“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1]列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也强调:“生活即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数学现象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

一、生活中善于捕捉并把握数学教育契机

有专家指出:“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各种实际需要,学习数学必须包括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它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教条。” [2]但想要实现这一观点,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是决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还必须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现实生活,依托幼儿生活经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从实际生活出发,激起他们积极主动的通过游戏、通过学习,通过老师的帮助引导他们走进学习的状态。因此,我们要遵循《纲要》、《指南》精神,积极捕捉生活中的一切契机,从实际出发,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数学的发展。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吃午饭、分点心、做值日、区域活动等许多寻常的生活、游戏环节,这些生活片段中都有隐藏着数学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积极捕捉,就能把握数学教育的契机,帮助幼儿及时有效的建构数学经验,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获得自主发展。

(一)分点心

分点心是幼儿每天都会遇到的事,而且是经常地反复的发生,其中也蕴含有数学教育的契机,教师必须充分抓住分点心的环节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例如:上周四,幼儿园下午的点心是吃水果——橘子。往常,都是两位幼儿共同分享一个橘子。可那天的橘子多了几个,可是又不够一人吃一个。我就请班级里的幼儿想办法分橘子。有的人说:“三个人分一个橘子。”有的人说:“三个人分两个橘子。”有的人说:“两个人分一个,看剩下多少再分。”有的人说:“两个人分享一个橘子,多下来的橘子奖励给表现好的幼儿。”还有的人说:“把橘子都掰开来,每个人分5瓣橘子。”哪种方法比较合适呢?大家首先试用了三个人分两个的方法,正好每人分到手是5瓣。这个星期的点心仍然是吃橘子,于是,为了加深、巩固、升华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便又让大家尝试了三人分两个的方法,也得到了幼儿的支持。幼儿在这两次的思考、操作过程中,知道了“一共有多少(数量),需要几个人分,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渐渐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了等分的方法,感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这个稀松平常的生活环节——“吃点心”的过程中,我在发现橘子的数目与平常不同时,没有像以前那样随意的自己决定让幼儿拿多少,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教育契机,以幼儿为主体,从发挥他们自主性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并为其创设实践验证的条件,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了相关的数学经验,感受到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二)做值日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 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比如:“做值日生”教学活动等,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发现事件中的矛盾并抓住契机,让幼儿有条件进行思考并勇敢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

幼儿升入大班之后,在安排做值日时,我没有直接自己安排让某位幼儿进行,而是与全班幼儿共同商议。过程中,有的幼儿提出:“我们有六个小组,可以在来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让一小组的幼儿做值日生。”有的幼儿立马提出:“可是一个星期只来幼儿园五天,最后一组的小朋友要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说“把最后一组分一点到别的组,变成五个小组这样就行了。”有的幼儿说:“实在不行就让剩下在家里做吧,爸爸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幼儿各有各的办法,最后,在大家的商讨之后,绝大多数幼儿都赞同第一个办法。为了能及时让幼儿整理、巩固此次获得的数学经验,我立马在白板上边提问边记录逐步帮助幼儿巩固、记忆经验:原来每组有几位幼儿?再加1个是几个?几个组加了幼儿?最后一组几个人参加做值日?还剩几个?怎么办?每个幼儿都在积极思考,经过共同商量后逐一回答了这些问题,最后还剩下一位幼儿,大家一致同意让他代替生病的幼儿做值日。幼儿在亲身经历之后,在主动猜想、探索、商讨中解决问题,不仅及时地获得了数学经验,还学会了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相通的教育契机就隐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里,只要我们能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积极思考,不断加深对数学学科的了解,牢记《纲要》、《指南》中的相关要求与建议,就能够把握住契机,就能创造出更多可获得相关经验的有利条件,只要及时整理巩固,幼儿就可以在不断猜想,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中学会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到自主的发展。

二、生活中有目的地创造操作和摆弄条件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儿童对数理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获得数的经验。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所以我们应有目的的创造操作和摆弄条件促进幼儿建构。

(一)故事分享中创造操作的机会

在请幼儿与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的活动中,有个幼儿就讲了一个关于蜗牛爬井的故事。故事中的小蜗牛掉进了枯井里。它想要回到地面上去,在井底生活多年的蚂蚁告诉它,这口井深10米,只要坚持就能出去。于是小蜗牛爬呀爬呀,到了晚上终于爬了5米。小蜗牛开心极了,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晚上我一定就能到地面上了。”第二天早上,小蜗牛被一阵声响吵醒了。一看原来是蚂蚁们开始工作了。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小蜗牛晚上睡觉的时候又滑下来4米。没有办法,小蜗牛只好接着往上爬,到晚上的时候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就这样爬呀爬,最后小蜗牛终于爬到了地面上。我在这个故事里发现了数学的教育契机,于是立马问道:“你们知道小蜗牛要用几天时间才能爬到地面上吗?幼儿一时无法回答我就发给他们有十个格子的纸条和一颗珠子,让自己操作,通过自己的操作寻求答案,获得多样化的经验。

(二)午后散步中创造摆弄的条件

一次秋日的午后,我带着幼儿在校园里散步,一位幼儿不小心弄翻了晾晒在一旁的雪花片,雪花片撒了一地。我抓住了这次机会组织了下面的游戏。

“雪花片撒了,我们一起帮忙捡起来吧。我们比赛,看谁捡得多。预备,开始!”话音刚落,大家立马开心地行动起来。“赶紧数一数,你一共捡到了多少雪花片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呀?”幼儿各自散开向我展示起来。有的幼儿把雪花片放在地上,拿一个数一个;有的幼儿把雪花片排成一排点数;有的幼儿把雪花片按照颜色分类,一种颜色一种颜色数……有一位幼儿还提出数的时候要仔细,按照一定的顺序,从第一个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不多数也不遗漏。让我十分欣慰。之后,我又请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数一数。幼儿在彼此参观交流中意识到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点数的方法,通过操作、尝试获得数学经验的建构。

三、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幼儿体验数学的乐趣

《纲要》指出:“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3]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学起来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特别是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更加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可是,如果能利用好游戏活动的特点以及幼儿对周围生活的事物感兴趣,尤其喜欢游戏等特点,将相关的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那么他们终将会喜欢学习数学,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1.在区域游戏中体验快乐

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玩模仿类的生活游戏,“海陆空大排档”就受到幼儿的喜爱。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中,幼儿从感知入手,以操作为主,通过手口一致的点数、实物与实物的匹配、数字与实物的匹配,不仅进一步帮助了幼儿理解数字的意义,还使他们体验到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在体育游戏中体验快乐

开始了,有的幼儿跳格子,在游戏中了解数序,初步感知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有的幼儿抓尾巴,在快速跑、四散跑中体验速度、距离、时间等数、量的结合;有的幼儿玩着大型玩具,在攀、爬、钻、滑等动作中理解里、外、上、下的空间方位;有的幼儿玩器械玩具,通过个别或小组等形式比较大小、多少、方位、重量等。在跑跑跳跳、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得数学经验。

(二)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

1.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歌曲《数高楼》是中班幼儿课程中的一首叙事性儿歌,歌曲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故事:“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投入歌曲中,快乐地感知序数,理解序数与数字的关系,边玩边学,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构建数学经验。

2.在社会活动中体验快乐

在社会活动中,幼儿会结束到各种关于数学的信息,如包装袋上表示数量、天数、日期、重量、电话号码等的数字等等,幼儿对这些数字都很感兴趣,这会推动他们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快乐的体验数学。

综上所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源于生活实践。生活是引导幼儿观察数学,发现、认识数学的重要途径。生活中隐藏着无数的数学问题与现象,它们时刻伴随在幼儿左右,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因此,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幼儿生活,从实际出发,抓住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

参考文献

[1][3]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国家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J], 2012

[5]李季湄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6]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7]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