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儿童作文,“好玩”的作文——有效提高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边佳

     

作文本是记录生活、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我手写我心”有什么难?可为什么学生不爱写,不会写,望文生畏。即使写也是言不由衷,无病呻吟。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入了应试的死胡同,忽略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实际需要,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作文一点也不好玩!作为感性动物的孩子,如何喜欢?笔者认为,要儿童真正乐于写、学会写,就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寻找儿童喜欢并擅长的方式开展作文教学。

“玩”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游戏式的学习方式更能为他们接受,学习写作亦是如此。笔者经过多年高年级的写作教学实践发现,在“玩”中学,在“玩”中写,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读读写写,“好玩”的阅读笔记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大量阅读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语言的表述能力。写作难,阅读不难吧?阅读的同时,稍微写写不难吧?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做个游戏试试。

“每日书香”阅读是我在班级开展的将阅读与练笔有机结合的一项读书活动,或者说是一个读书游戏。鼓励孩子每天坚持阅读,读书时长不规定,书籍种类不限定,看想看的书。不过每天看书要有一点点收获,这个收获分成两部分,一是从所读内容中学习好的语言表达,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二是阅读后要有一点自己的感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面对这样的要求,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会觉得我完全有能力完成,对此项作业不会有很大的排斥。

我还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张“每日书香”阅读单(见附一),每天记录你的读书情况,第二天和老师、同学分享。每天我都会仔细阅读孩子们的阅读单,然后根据完成情况敲上相应的图章:一个大拇指、一个笑脸、一个鼓励的拳头等等,我本着鼓励的原则,但也有一定的区分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每天,我利用自修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将自己的阅读感言大声地朗读给同学们听,并请听的同学点评好在哪里?我可以学习什么?在这种自由、放松的游戏环境中,孩子们又进行了一次阅读与表达。

这一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收到了喜人的效果,大部分孩子阅读的劲头大了,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评价看的书很好玩,得到老师“大拇指”、“笑脸”很好玩,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别人听听,和同学争论争论,也很好玩。一段时间后,他们在表达上也不像之前那样觉得无从下笔,特别是开始有思考、有思想的表述,真是是令人欣慰的。

附一:           “每日书香”阅读单

                                阅读者:______________

日期

书目(篇名)

阅读内容

阅读时间

好词佳句

今日阅读感言@朋友圈

二、走心赞美,“好玩”的习作点评

    赞美的话谁都爱听,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有些老师可能会把高年级的孩子当做小大人,平时会比较理智地与孩子相处,但在我看来,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孩子有时候是需要“哄哄”“骗骗”的,这个“哄骗”并不是说教师要一味地去迎合学生,毫无原则地给学生戴高帽子,而是在鼓励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孩子的优点,真诚地欣赏并给予赞美。

不少老师给学生的习作点评常常会点评文章结构如何,内容如何、语言表达如何……我更喜欢在点评时加上这样一些话“棒棒哒,为你鼓掌!”“不错啊!佩服,佩服,五体投地!”“哇塞!小才子啊,期待你的下一次佳作!”“这真是你写的吗?太感人了,老师需要一包纸巾。”有时,我甚至不写评语,直接在文末画个笑脸,画个大拇指。或许,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样的评语似乎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是的,可是很好玩啊!我要做的只是帮孩子树立能写好作文的信心,至于写法的指导,阅读课、作文课讲得太多了。我想只要他们有了写作的信心,写作的热情,你还愁他们写不出精彩的文字吗?每次看见孩子拿到作文本后着急地翻看老师的留言,我都会从心底笑出声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鼓励的力量真的是不可估量的,真诚的地和孩子站在一起,用儿童的心态去看儿童的作文。所以,老师们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也许未来的大作家就在你的赞美中诞生了。

三、巧抓素材,“好玩”的片段练习

   “熟能生巧”写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就会写了。可是,天天长篇大论地写,一点都不好玩,长此以往,哪里还能指望学生有写作的热情呢?在我看来,勤动笔未必就要学生洋洋洒洒写下长篇大论,有时适时的片段练习,特别是好玩的片段练习,更能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不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学生会更有写作的积极性。

1.基于文本拓展的片段练习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拓展思维,练说、练写的相关内容,有些内容是课后教材直接提供的,比如《爱之链》中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比如《草原》中展开想象写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景……有时,课文虽没有明确的练笔要求,但作为教师,我们要能挖掘文本隐含的一些很好的练笔素材,一些好玩的话题,及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表达。

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我设计了“做一回时间旅行者,看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画面写一段话” 的片段练习。课文虽然不好玩,可是这项作业对孩子来说很好玩。每个孩子似乎都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在脑海中勾勒着这个了不起的史学家。我先就这个话题让孩子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孩子们想象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司马迁的生活环境,司马迁写《史记》的动作、神态、心里活动……在讨论最热烈的时候,我请孩子们静下心,在脑海中把刚才交流的画面再理一理、画一画然后写一个片段,要能打动人心。

孩子们有了之前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刚才的彼此启发,可以说人人都有话要写,人人都有情要抒,最后呈现的“作品”真的是精彩异常,有的写到“北风呼呼地吹着,寒风夹杂着雪花直往牢房中灌,司马迁早已冻得手脚麻木……”有的写到“司马迁一袭单衣,瘦骨嶙峋,两鬓不知何时已经染上了白霜……”还有的写到“夜已深,圆盘似的月亮已移至中天,唯有那一盏孤灯独明……”一次好玩的大讨论,一次简短的片段练习,孩子们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而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2.基于生活现场的片段练习

儿童总是对亲身经历的、亲眼目睹的生活现场,更有表达的欲望。可是问题来了,当他们有感受的时候不一定能马上写下来,而往往我们要他们表达的时候,未必他们正好有话要说,这恐怕是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所以捕捉学生生活场景中的写作素材,特别是好玩的素材,第一时间组织学生“我手写我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有效。

一次语文课上,教室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惊慌失措的小鸟一头撞进了课堂,在教室里扑腾着翅膀胡乱飞着,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场面一度变得无法控制。一开始,我还想极力把孩子们拉回课本,可很快我发现这根本不可能,一群被困在书本中的孩子,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机会逗着一只小鸟玩。罢了,暂且让他们玩一会儿。不知过了多久,小鸟终于飞走了,教室里渐渐恢复了平静。我在黑板上刷刷写下一行字:同学们正专心致致地上着语文课,突然,一只小鸟飞进了我们教室…… 然后我笑着跟孩子们说,请你接着往下写。想一想,可以写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可以写写小鸟的样子,可以写写教室里同学们的反映,可以写写某某同学捉小鸟的搞笑样子,还可以写写自己当时心里的想法……好,按你们说的写。不用说,这次的片段练习,我见到了最有生活气息的文字,听到了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四、说说演演,“好玩”的情景再现

作文记录生活,但老师们会发现,其实很多孩子并不会很刻意地去留心生活,即使是有些亲身经历过的事,未必能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没啥好写的。即使有了写的内容,也是一篇干涩的“新闻稿”而已。高年级学生的作文题材大多是写人记事,不会细节描写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怎么办?那就来一次美丽的“情景再现”吧!还原细节,二次观察,就是一场很好玩的游戏。

一次体验作文《采桔乐》,孩子们都参加了采橘子活动,兴高采烈,激动万分,可回到教室要写下这次活动,却个个面露难色。请他们说说怎么釆的?只有一个动作“采”。好吧,忘了当时的情景,那我就再现吧。我叫上两个同学,在教室里就夸张地演起戏来,并让同学们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动作,表情,语言……孩子们看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看完“戏”,我让他们再回想一下,刚才桔园里同学们的表现,教室里开始有声音了。说给同桌听听,这下终于有话要说了。解决了最主要的细节描写,这篇作文的难点也就解决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没有成人的敏锐洞察力,往往记住了事情的大概经过,却没有记住当时的画面,或者说不会描绘画面。可画面感是一篇文章具体生动的保证啊!所以,作文课上“演演戏”真的很好玩,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很有趣。

儿童作文,千万别忘了儿童,作为教育者,应该摈弃功利心,始终眼中有儿童、心中有儿童,一切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写作的热情。“好玩”的作文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习作指导亦是如此,耐心等待每一朵花开,总有一天我们能听到儿童最美的心声。

                               作者单位:无锡市连元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