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路上】生活教育理论之“活精神”与幼儿科学探究
生活教育理论之“活精神”与幼儿科学探究
无锡市康桥丽景幼儿园 陆悦
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强调的就是一个“活”字。在幼儿科学探究中,我们深入领会陶行知先生的“活精神”,通过“活”的环境、“活”的内容、“活”的途径,把一个“活”字有机地渗透到幼儿科学探究的方方面面,最终成就“活”的幼儿,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绽放出了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活精神 幼儿科学探究
正文: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体。在回答什么是“生活”的时候,陶行知先生解释说,所谓“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活动。我园以幼儿科学探究为载体,通过“活”的环境、“活”的内容、“活”的途径,在践行“活精神”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乐意探究、多元探究,通过“活精神”最终成就“活”的幼儿。
一、“活”的环境,诱发幼儿主动探究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幼儿科学探究环境的创设必须依托幼儿的生活实际,才能灵活生动的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探究。从孩子踏入幼儿园,我们就尝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丰富的、多层面的课程环境,引导幼儿在 “课程发展的硬环境”中主动探究。
1、引发问题的环境:陶行知指出,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在提到“问”的重要性时,陶行知先生曾风趣的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进入大厅,“你问我答”以小主题的形式捕捉孩子平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包括国庆节、儿童节等节日,以及“流感来了”、“十面霾伏”等现实性话题,鼓励孩子猜测提问,同时引发全园孩子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孩子们寻找资料、合作讨论、亲子共同表征等来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三个廊道是孩子们创意的自然界,是孩子们最为感兴趣的海陆,孩子们置身于时光隧道、小鸟乐园、海底世界,他们在这里面有无数的奇思妙想,无数个为什么,我们倾听、记录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引发孩子们更多的想象、操作和探究,培养了孩子们好问、观察、推理和假设等能力。
2、激发参与的环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应“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我园的趣味自然角和康康植趣园作为幼儿探索大自然的一个角落,是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我们通过梳理经验-集体讨论-收集资料-投票表决-可行论证,来进行区域的布局和种植内容的选择。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关注孩子在种植中的主体地位,敏锐的捕捉孩子的问题和兴趣点,进行价值判断和删选,让孩子的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探究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交流等获得种植经验和能力的发展。
3、支持探究的环境: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时间。我们通过探究坊和木工坊的创设,给予幼儿充分的解放,让他们可以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探索。我们的探究坊关注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得,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幼儿在其中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探究。我们按照幼儿的活动方式创设了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七个主题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探索性、自主性、趣味性、整体性等原则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动机。整体布局既满足了班级内大部分孩子的主题探究兴趣,也给孩子自由探究预留了空间。我们的叮当木工坊通过涂涂画画、敲敲打打、创意造型三个区域的创设,引导孩子在收集资料、创意设计、大胆制作、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探索和创作的空间,体验到亲手制作、从无到有的乐趣。
二、“活”的内容,激发幼儿乐意探究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我们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已有经验,围绕幼儿常见的动植物、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物理现象、气候、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以及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各年龄段幼儿的科学探究主题内容。
1、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因材施教时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展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服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三个独特之处,一是他们的认识方式以直接经验为主,因此幼儿的科学探究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内容要能够引发幼儿的动手操作,在做的过程中获得对于事物或现象的直观认知。二是他们能够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还处在具体概念和前概念的水平,因此我们不是给予幼儿枯燥深奥的科学理论,探究内容要让幼儿获得对于客观世界的直观的感知和认识。三是游戏是幼儿主要活动,探究内容要巧妙的融合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玩科学”、“做科学”的过程中建构初步的科学经验。孩子们在散步时发现了受伤的蝴蝶,萌发了拯救蝴蝶的愿望。我们巧妙地生成了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拯救蝴蝶》,把孩子们的愿望融合到当前行进的“磁铁”主题中,引导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拯救”掉在杯子底部的蝴蝶,直观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2、贴近幼儿已有经验。陶行知先生指出,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明了科学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重要性。在幼儿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生动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巧妙的融入幼儿的科学探究,能使幼儿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有益于幼儿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因此,我们以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为教育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获得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秋冬季天气干燥,孩子们发现脱衣服、梳头发的时候,会听到微弱的“噼噼啪啪”的声音,有时会感到被电了一下。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谈论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及时抓住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这一契机,生成了《神奇的静电》这一内容。从孩子们源自生活实际的亲身感受入手,一起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在制造静电的快乐中初步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孩子们把活动中习得的防止静电产生的小窍门运用到生活中,在丰富他们生活经验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回归幼儿实际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课程内容。结合主题《人们怎样工作》,我们积极寻找周边的教育资源。学校附近有一个五河环卫所,我们就和环卫所取得了联系,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社区活动《环卫所里的秘密》。我们带领孩子来到了梨庒环卫站点,孩子们亲眼目睹了环卫工人清运垃圾的场景,观看了环卫压缩车处理生活垃圾的整个过程,聆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等,直观感知了垃圾中转站的功能和垃圾中转站每天的工作情况。当孩子发出“平时这些叔叔阿姨在哪里工作和休息”的疑问时,工作人员还安排孩子们上楼参观了环卫工人的活动室,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孩子们认识了环卫行业的先进人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亲身感知,直观地了解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的过程,而这些知识使他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活”的知识。参观过后,孩子们明显变得爱护周围环境了,这种亲身体验让他们从行动上自觉的来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三、“活”的途径,生发幼儿多元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把幼儿园科学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活学活用。他根据生活教育原理,认为“课程为社会需要与个人能力调剂的工具”。“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没有课外的生活,也没有生活外的课”,“整个社会的生活,都是我们教育的范围”。我们通过专门性的科学探究、区域中的科学探究、生活中的科学探究三种相互交融而又灵活多样的途径,引导幼儿按照意愿主动探究,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多方位的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帮助他们获得探究能力的提升。
1、专门性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指科学教学活动,幼儿通过集体,更多的以小组活动的方式,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操作验证、记录信息、分享交流的完整的探究过程。这种活动形式途径目标明确、过程完整、结果凸显,幼儿在其中真正经历探究,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一途径中,我们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创设、基于支持引导的深度探究、基于开放包容的批判思维、基于合作互动的交流分享,来引导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在过程性探究中不断地探究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充满渴求的地去探索和表达、在共同解决情境中复杂问题的同时合作能力得到递进式发展,从而得以实现认知经验的自然流转。
2、区域中的科学探究:我们注重在区域中凸显“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引导幼儿通过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从兴趣出发,依托已有经验,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获得自主操作下的有意义发展。我们的科学特色区域与主题教学、生活活动紧密联系,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和充裕的活动空间。种植园和自然角能够引发幼儿很多的探究行为,我们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积极动手动脑,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班级中的每一个区域都隐含着探究的可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发现活动。美术区探究颜色混合发生的奇妙变化、建构区探索垒高活动中力与平衡的关系、音乐区倾听水位高低敲击的不同声音。我们始终抓住每一个区域中的探究契机,时时处处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3、生活中的科学探究。陶行知先生认为,家庭和学校要步调一致达成和谐,我们发挥园所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包括每周的亲子科学实验,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活动、家长助教活动、亲子远足活动,每年的科技文化节、六一科技活动等,吸引家长成为我们行进在科学探究之路上的合作伙伴。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我们带领幼儿去科技馆、地铁站、银行参观体验,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开展多种主题活动。陶行知先生强调“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我们带领孩子远足,在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天性得到了释放,身心得到了发展。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户外活动时的绳子轨道、生活活动中的垃圾分类、散步活动时的玉兰观察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探究契机。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我总觉得活的一字,比一切什么字都好,活的教育更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现象”。可见,一个“活”字,生动诠释了生活教育的本质特征。我园通过“活”的环境、“活”的内容、“活”的途径,最终成就“活”的幼儿,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绽放出了别样的精彩。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