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行知路上】“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数学教学中的四个尽可能

无锡市夹城里中心小学    唐惠娟   

内容摘要  

尽可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能好好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有不寻常的收获。尽可能让学生操作,通过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算理,发现规律,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尽可能让学生思考与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表述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发现规律。

关键词   

  生活经验  操作  思考  表述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方法是“教学合一”。他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段话说明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一味地赶进度是无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懂得多少再去判断如何教、教多少。

     一、尽可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孩子的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但却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孩子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经验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能好好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有不寻常的收获。真如陶先生所说:“教育可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

     例如: 在教学认识大于、小于时,老师问:“>、<这两个双胞胎兄弟长得真像,你有什么好方法认清楚他们?”学生1说:“大于号的开口方向向左,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向右。”学生2说:“大于号的尖嘴向右,小于号的尖嘴向左。”老师说:“你们是通过记住左右方向来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学生3说:“我发现3232大,它的开口也比较大;2323小,尖嘴就对着2,开口就朝着3。”老师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用一句儿歌来记住它‘开口朝大数,尖嘴对小数’。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学生3说:“开口大张,嘴巴大,比较贪吃,吃的数就大,所以叫大于,小嘴吃的数比较小,叫小于。”老师说:“这样记真生动。”学生4说:“我弹琴的时候见过这个符号,开口由大变小是渐弱,那数字就越来越小,开口由小变大是渐强,数字就越来越大。我们只要看它最初是大还是小,读作大于或小于。”

一个简单的符号,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通过方向、儿歌、音乐等熟悉的事物来记忆,能够很快地掌握新知识。我们在数学教学时,不断地创造机会,唤醒孩子的各种经验,使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经验化,让我们的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走进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二、尽可能让学生操作

陶行知先生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操作活动顺应了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通过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算理,发现规律,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懒得动手去做,哪里会有正确的思想产生,又何能算是科学生活?”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测量桌面的周长,比比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有的用绳子绕桌面一周,在测量绳子的长度,求出周长;有的用尺子量出桌面各条边的长度,再求各边之和计算周长;有的用尺子只量出桌面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和,再乘2,就能算出周长;还有的用本子绕桌面摆了一周,数数有几本本子长,量出一本本子的长,再计算出桌面的周长。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操作、测量、计算、比较,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他们鲜活的思维在活动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但要求学生操作时要注意几个环节。首先要重视操作方法的指导。无指导的操作往往会杂乱无章,不得要领,收效甚微。如“9加几”的教学中,教师在演示时,从盒外拿一个皮球放进盒里,就要注意动作慢一些,拿一个皮球时停顿一下,其实这时就是让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学会操作的方法。等到学生操作时,再略加指导,让学生也把凑成十的那一根小棒抓在手中,停顿一下,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形成凑十思想。其次在操作中要伴随思考,并和语言相结合。如“9加几”的教学中,操作前,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移动小棒,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是十几?让学生通过思考然后去操作。当学生动手把一根小棒移到9根小棒中去时,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移一根给9根?让学生表述自己是怎么想的。操作完以后,也要让学生说出操作过程,借助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把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的相结合,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思维更加活跃,利于形成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三、尽可能让学生思考与表述

通过创设情境尽可能让学生思考,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便让学生自己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这一类事物的内在联系,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思路,才能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充分利用例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用“有谁听明白了?”“有谁明白他的问话了?”“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别人看起来最清楚?”……这些语言巧妙的把学生推向了课堂的前台,老师智慧地把自己隐藏在了课堂的背后,更多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究和获取新知。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围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扁平的课堂流程,引导学生交流对话,从而互相启发来突破重难点,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瞬间的精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智慧的教者要善于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避免只动手,不动口,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话,在低年级主要训练学生说规范话,即使用量词确切化,回答问题完整化,叙述整理有序化。在中高年级主要强化操作说理,即各种计算说算理,各种公式说推理,各类应用题说思路。这样通过学生在操作中说话,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条理性、准确性和创造性。现代教育之所以有别于传统教育,并且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是现代教育提倡“授人以渔,受用一世”,而反对“授人以鱼,受用一时”。即强调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不但说得好而且做得更好。“教育者首先要真正地了解儿童;其次要尊重儿童的人权,认识和重视儿童的创造力……”

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表述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一切做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离开学生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那么你的工作做得再多,也是没有实效的。所以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最终要合一到学生,从学生那里得到验证,这样才能教有所成。

这四个“尽可能”,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尽可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让学生操作,来初步感知事物,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通过尽可能让学生思考与表述,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探索并最终发现规律而喜悦、自豪。这种成功感就是促使学生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的动力。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其实教育不在于我们告诉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学生产生了多少兴趣、多少问题、多少好奇和多少想象。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师》 2017/4

      《小学教学设计》 2017/9

      《陶行知论教师专业发展》

        《陶行知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