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即我用\ 魏晶
我学即我用
——陶行知学以致用思想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 魏晶
摘要:陶行知先生倡导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重心,将学以致用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学以致用思想,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究了运用学以致用思想提升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学以致用思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理念陈旧,很难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更无法保证学生的识字效率[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快乐的,而非被动的、痛苦的。学习应该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还应学会如何学、如何用。因此,陶行知从“教与做的统一”出发,主张科学的教育方法应以解放儿童的思想、手、眼、口、空间和时间为中心,最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2-3]。因此,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意义。陶行知将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识字,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引领识字,知识源于生活
传统低学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跟读学写,“第一笔先写什么,第二笔再写什么…最后,读什么。”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并不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学写方式,因此,模式化识字教学的弊端也就凸显出来了。学生识字兴趣不高,识字效率低下,缺乏自主识字意识等情况较普遍。同时,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处于直观维度,多依赖于眼睛观察、耳朵试听或者身体接触来全方面认知事物。所以,可以借助创设有趣的情境,通过情境演示识字,让学生理解知识源于生活,从而激发识字兴趣,更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我是什么》这篇课文就跟生活息息相关,而教材中的很多生字也与学生们的生活有联系。例如:“冲、晒、池、浮、灾害”等等生字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云、雨、冰雹和洪水的实际情景,重点展示水灌溉农田和洪水淹没庄稼的情景,并在视频课件中标注出生字词,这样学生结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演示就能够深化记忆生字词,同时丰富生活阅历,理解知识源于生活的生活教育思想。再如:在一年级《口耳目》这一课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要学习的文字制作成卡片,卡片的左边是生动形象的图,右边是文字。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文字的意义。配了图的文字更具说服力,激发学生直观认知思维,更融入学生的生活检验,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字卡,学生结合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进行实践操作,既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特点,也体现了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真正落实了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实现了学以致用能力的转化。
二、趣味活动识字,知识创造生活
陶行知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但传统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材开发和创造,给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解放学生的手、脑、耳、嘴、空间和时间,从而培养其综合语用能力。
比如;鉴于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灵活地创造识字游戏,猜谜、拼字等小游戏,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够充分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兴趣。“种花”游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识记情况。首先,让学生自主记写生字,然后准备花朵形状的卡片写上本课生字拼音,花盆形状卡片写上本课生字,然后让学生将打乱顺序的花盆和花朵一一对应,回答正确就能够成功得到那盆花。又如《小猴子下山》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生字进行分组,“扛、扔、摘、捧、抱”几个生字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提手旁,因此和手有关系。“掰、蹦、追”三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经过分组后,可以激励学生自己按照对生字的理解进行配图,展现学生的绘画技术。学生们通过自创识字卡的形式,既增添了识字的乐趣,也在自主创作中感悟到了文字的精妙构造和意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将学生自制的识字卡收集起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平均分配识字卡片。设计根据所得卡片创编绘本故事的小任务。同学们听后都兴高采烈,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每个小组的故事都新奇有趣。借助自主创编绘本故事的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主反思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了生字结构和字义。
三、借用环境识字,知识服务生活
一二年级小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习惯,则在其今后成长中也将受益颇丰。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环境来创造生活识字法。语文与生活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积累呢?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内外识字资源进行整合,大胆创新识字教学活动或者作业,为学生构建开放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识字学习空间。
例如:利用日用品识字,学生每天都可以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汉字。比如广告、杂志、包装等等,教师可以布置识字小人物,要求学生每天自主积累学习“两个”课外汉字,要求熟练掌握音和意,写在“识字簿”上,这样一星期就能至少自主认识十个汉字。学生通过查字典,与父母交流等方式获取识字资源的过程,能够体会到自主识字乐趣,久而久之,自主识字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同时,还可以借助每周阅读十页课外书的方式,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积累识字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借助生活环境识字的有效尝试。再如:“猜字谜”的游戏,学生预习生字,然后选一个生字为其创编字谜。教师就结合生活经验就说到“一个十字架,上面有文化,今年谷子好收成,堆了一层又一层……”谜语中有多个生字的谜底,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猜测答案,允许讨论交流。又如:“词语宝宝来了”的识字游戏,首先让学生在课外就认真观察秋天,然后积累描述秋天的词语,写在卡片上。学生可以在讲台上一一展示自己收集的“词语宝宝”,比如今天我收集了词语宝宝“秋高气爽”等等。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学生对秋天的观察,认识许多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以此更加深化了对生字词的积累和记忆。借助生活进行创造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识字学习思维。
结语
总之,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在识字教学课堂中渗透学以致用思想,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学生文字实际运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勇于创新,不断优化识字教学策略,使其既能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又能让学生活学活用,进而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龚仕辉.浅谈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08.
[2] 胡秀荣.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8(S2):115.
[3] 张爱梅.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法[J].中国教师,2018(S1):84.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