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尝试\袁雅枫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尝试

无锡市新街幼儿园:袁雅枫

摘要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中,由于年龄小,认知有限,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应当让孩子开心快乐的成长,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正符合了幼儿在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方式。幼儿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幼儿的特点,并给予关心和爱护,带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幼儿园教学;幼儿教师;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上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找到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方式,既能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温暖,又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对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从早上进园到下午离园,一天的时间都在幼儿园和老师们一起度过。包括吃饭、午休、学习、做游戏等,因此,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个理念进行阐述,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生活教育的渗透

(一)教学环创的设置

对于幼儿园来说有趣的幼儿园环境可以让孩子爱上幼儿园,感受到幼儿园带来的温馨和快乐,一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是用到一些材料然后由幼儿教师进行加工做出漂亮的外形装饰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寻找一些贴近生活的装饰材料,也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寻找和制作。比如,秋天的时候,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到室外捡树叶,并告诉孩子,树叶为什么变黄了?树叶又为什么会掉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孩子树木的生长周期,孩子们捡到的树叶可以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漂亮的手工,然后展示在幼儿园的一角。这种教学活动一是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二是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当孩子们看到幼儿园的一角也有自己的作品,会有成就感、参与感。当然,这种教育不仅仅在幼儿园进行,孩子们回到家后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可以做出漂亮物品的材料,例如,家里喝光饮料的瓶子、妈妈做饭后扔掉的鸡蛋壳又或者是坏掉的衣服布料,教师和家长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寻找,找到这些材料后,教师给孩子讲解制作方法,让孩子自己制作出喜欢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在孩子旁边进行指导,不要局限孩子的想象力,要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获知识[1]

(二)教学生活相结合

在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理念去教学,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普遍偏小,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按课本的内容教给幼儿,孩子们很有可能理解不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幼儿园的学习都是浅显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简单的小古诗,当老师把古诗念给幼儿听的时候,孩子们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有趣,因为会感觉和我们平时说的话不一样,有些孩子可能会背下来,但是,当问到孩子这首古诗的涵义时,孩子们只能摇摇头,这就说明孩子在机械的去学习,这样的学习失去了乐趣,而且孩子年龄小,耐心不足,机械性的学习只会让学习过程变得无趣,从而,孩子们会感觉幼儿园的无趣,甚至不想去幼儿园。如果教室能够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是不是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呢?比如,教师今天的授课内容是古诗《悯农》,因为孩子们一天的时间都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在吃午饭的时候把这首古诗再给孩子们讲解一次,教师在孩子们吃饭前提问小朋友,“小朋友们知道碗里是什么吗”孩子们会说“米饭”,教师在听到答案后告诉孩子们,我们所看到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下的,农民伯伯很辛苦,所以小朋友们不可以浪费哦,让孩子们直观的看到农民伯伯收获的粮食,从而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含义。教学内容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孩子们在学习数字时,有些孩子可能记不住数字的形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去给孩子们讲解。例如,数字“1”像什么,像不像写字时用的铅笔?像不像吃饭时用的筷子?诸如此类,让孩子们对这些数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教学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

二、学习方式

(一)知行合一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孩子们学习一些知识,还要引导孩子们主动的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让知识不再单单是言语上的传授,要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感受。例如,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天需要午休,午休时,有些孩子可能不会脱衣服,脱了衣服又不知道怎么整理,午休后的小被子也不知道怎么摆放,如果,老师单纯的用语言告诉孩子,脱衣服要先解开扣子,叠被子要把被子的两边对齐,如果教师这样给孩子们叙述时,孩子们会懵懵懂懂的听不明白,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小儿歌教给孩子叠被子的方法,教师边说儿歌边给孩子示范,教师做一步,让孩子们跟着做一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找到技巧,提高自理能力。

(三)因材施教

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都不同,有些孩子乐于助人,活泼开朗,有些孩子性格内敛,不同的孩子遇到事情的解决方式不同。例如:当老师提问一个问题时,有的孩子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侃侃而谈,面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也不怯场,而有的孩子在面对老师的提问时,眼睛不敢看向老师,回答问题时也不自信,声音小而轻,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因此,造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是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点进行教育。从孩子的自身条件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孩子能力稍弱,有部分孩子能力稍强一些,可以从这方面入手,遇到简单的问题就提问能力稍弱些的孩子,遇到难一些的问题就让能力稍强的孩子回答,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参与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尤其是一部分性格腼腆胆怯的孩子,在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肯定和夸奖,让这一部分孩子感受到一种成就感,慢慢变得敢于表现自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一般由于在家里家长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孩子想要急切的证明自己,就会在幼儿园中调皮一些,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关爱。教师也当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情况,及时给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校合一,共同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2]

三、生活即教育

(一)教师是孩子的好榜样

在幼儿园的一天生活中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们,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相处中,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园丁,耐心的培育着这些小花朵们,因此,教师要严格的约束自己,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要给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例如,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老师们会要求孩子懂礼貌,见到老师和长辈要问好,首先,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就可以以身作则,在孩子们入园的时候,教师可以主动的给孩子们打个招呼,“xx小朋友早上好呀”小朋友也会给老师问好,长此以往,孩子们也会主动给老师问好,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们会在幼儿园吃饭、睡觉、做游戏,当一群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争执,老师不应该直接批评孩子们,老师应该和小朋友成为好朋友,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犯了错的孩子,老师要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犯了错的孩子要学会说“对不起”,犯了错的孩子在道歉后,老师要给与鼓励,“你真是个好孩子,知错就改,老师为你骄傲!”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二)让幼儿学会相处

在一天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除了和老师的相处时间久之外,和小朋友们的相处时间也是最长的。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午休、一起做游戏,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比如,教师在上课时提问小朋友,“小朋友们,知道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来给老师描述一下吧,”有的小朋友会说“夏天很热”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不知道夏天是哪个季节,因此可能会回答错误,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可能会直接否定回答错误的小朋友,此时,教师应该给小朋友多些鼓励,告诉小朋友要互相学习,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长处,让回答正确的小朋友给其他的小朋友描述一下夏天的样子,让小朋友们互相学习。在小朋友们做分组游戏时,有些孩子的动手能力弱一些,有些孩子动手能力强,教师要告诉孩子们要学会互相帮助,这样一来,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会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相处还提高了孩子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家校合一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也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幼儿园的学习中,生活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那在家里家长是否也会要求孩子懂礼貌呢?有些家长反映,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是两副面孔?在学校是听话的好孩子,在家里就是调皮的小霸王,这就是因为在家里家长没有像老师一样以身作则的去教育孩子,有些家长告诉孩子,不要玩手机,对眼睛不好,然而自己在孩子面前却不停地在玩手机,这就没有做到言行合一,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3]

结语:由此可见,幼儿园是儿童成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在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正是对事物都感到新奇的时候,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相结合,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迎接以后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惠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成才之路,2019(36)

[2]李宁. 教育回归生活理念在华德福幼儿园运用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尚燕红.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