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我们的教育追求\吴菊
激励教育:我们的教育追求
江苏省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吴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去校长办公室。放学后,等待挨训的王友却得到了陶行知先生却先后递了3块糖果表扬王友,一赞他准时到,二赞他听劝能及时住手,三赞他正直善良和坏人做斗争。陶行知先生极力挖掘王友内在的闪光点,从而使他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激发起学生自觉改过的积极性。沁园实验小学沿着陶行知先生指明的道路,坚守30年的激励教育,一路前行。
一、明晰方向,聚焦“激励教育”的主张
有位教师曾经这样问,激励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思考了下回答:发展,充分发展;激励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激励教师为凝心,让教师自己觉得“我有才”,“我有位”。激励每个层面的老师为学校献策,让每个老师感到“我重要”。老师有这种获得感,才是最好的激励。学校成立了多个项目团队课题组,组建十三五课题组,STEAM课题组,骨干教师团队,三达标团队等。在各项活动中,让老师为学校献计献策,在重点工作项目上动员教师自主报名扫码进入QQ工作群,从3人工作组到筹备小组,再到全校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参与的工作群,最后到全员参与的局面。工作组抱着边实践边摸索的信念,团队的骨干力量从STEAM的思想火花到STEAM课程群的构思,到学生社团的组建,游戏项目的创立,到《变脸》、《皮影戏》、《三代陀螺》、《纸飞机》、《远古探秘》等校本教材的编写,都是源于不断壮大的一支精干的steam教师队伍。因为不断获得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把工作当事业来干。
激励教育的教学主张,对学生而言是激励学生去积极获得内心需求,教师设法让学生形成情绪高涨的内部状态。激励教育的教学主张是给孩子创设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更好的思考机会,质疑机会,反思的机会,用激励是去唤醒学生的心灵,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状态。沁园实验小学研究“大问题”教学,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发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内化于心,诠释“激励教育”内涵
激:水礙衺疾波也。从水敫聲。——《说文》。激励出自《六韬·王翼》:“主扬威武,激励三军。”激励教育这里是指校促进诱导教师,教师促进诱导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积极参与的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即内化于心。因为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对人的行动起到的激发、推动加强作用,就为激励。因此激励教育的内涵为心。
马克思说:“人是人的目的。”人是要得到相互肯定、认同的。教育缘于有爱,贵在走心,成全美好。激励教育饱含热情,心中有爱,以激励育激励,做最好的自己。激励教育通过以下路径来实施:激励德育、激励管理、激励课堂、激励课程。
激励德育,守护学生的心灵,凸显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参与,体悟成长。激励管理,保障教师的积极性,凸显师生协同发展,精细化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平衡。激励课堂,聚集学法,创造互动对话空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励课堂积聚“博学”,推广分层走班模式,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激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自己特长,或是缺啥补啥,弥补自己缺陷的课程。学生找到不足之感,教师激发他们的求足之愿,实现激励的过程。
三、外化于行,演绎“激励教育”精彩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激励育激励。校长激励教师,教师激励学生,同伴互相激励,家长激励教师。以激励育激励,让师生幸福成真,让实践美好发生,让教育情怀落地。校长的学习反思策划力就是学校的发展力。校长在校园的行走方式本身就是精神引擎,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励教学真正落实学科育人,激励德育塑造孩子们的理想人格,激励课程成就美好人生。
1.“激励管理”凸显人性关怀
校长的率先垂范,示范引领,实践指导是把自己对学校教育的所思所想及时分享给全体教师,能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肯定追随,更要引领全校教师以激励育激励,做最好的自己。沁园大讲堂,校长一言堂变成沁园大家谈。校长用目标导引,为各部门搭台,率先进行晒课,发声“上好课,是教师最大的师德”作出有价值的引领。教学部门发现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现状后,进行自我变革,推行3010课堂,335卓越课堂;又发现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学部门倡导“大问题设计下的教学结构优化”研究。
学校各部门实现了有规则的自由,协同化的发展,并实现了项目化管理。以任务为导向,校长为各部门增能、赋权。各部门负责人集众之长,有责任有担当。校长在关注整个项目的推进,给予支持与协助,并不断释放信号,“你能行!”
“激励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激励中层干部及教师由听说管压,被动跟从走向积极参与,主动向往。科研部门以课题为任务导向,建立以课题研究内容为群名的QQ工作群,在广大教师中招兵买马,激励教师自主参与,加入各个研究组,再引领课题组的老师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参与。十三五课题组的老师给出了叙事故事的撰写范式,带领全体教师写自己的激励教育故事,再组织“我的激励故事”演讲比赛。老师们言说自己的教育故事,在通过经历、反思、学习中收获职业的认同感,成就感,互相肯定。认同是最好的激励,同伴激励也是激励管理的一部分,还包括帮助教师自我实现,STEAM课题组的老师是各学科教师的组合,课题组激励他们自由发挥,完成各自学科领域的研究任务,再进行学科知识的融合,自我潜力得到实现。当三年的青年教师以把计科组教师的教案研究方案整理成STEAM校本课程时,得到了同伴的认可,又激起了她们完成更难任务的欲望。
人心是最重要的工作,教师对全体教师的激励,教师也会坚持以学生为立场,激励和尊重传递给学生,学校才能达成共识,形成最奋进的力量。一所学校的优质发展关键在于人心,激励管理不只是开会、布置任务、检查评比,而应该是建立一个学校管理文化,关注教师的实践精神,对教师进行行为的引领,发现幸福地自我成长。激励教育的管理文化是:激励自己找到新的起点是最大的自信;激励自己接受批评改进不足是最大的进步;激励自己学人之长,鞭策自己是最大的提升;激励自己落实行动,挑战自己是最大的超越。激励教育视野下,教师有四个共同的习惯,学习是共同的习惯,分享是共同的习惯,合作是共同的习惯,赞赏是共同的习惯。
2. “激励教学”落实学科育人
为确保国家课程卓越实施,学校组建激励教育工作室,分为激励课堂工作组,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激励德育工作室,沁园大讲堂。激励课堂工作室分三达标年轻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带头人示范课。学校每年为以备课组教研,学科组教研,全校大教研为三级阶梯,为三个层次的教师搭建平台。沁园小学的教师坚持静悄悄的教学改革,优化常态校本教研。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学校注入热情与爱心,创建教师的精神宇宙,面向全校每一个教师个体,助力他们充分发展。青年教师通过引领、辐射,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其他教师耳濡目染,互相同化。激励教育是行动教育,激励每位教师好好做,好好写,好好说,激励每个人养成优秀的习惯,收获幸福的能力。
3.“激励德育”塑造理想人格
学科教学如何走向学科育人?师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学历,师生之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激励德育的根基是责任与爱是,激励德育的核心是信任与付出,激励德育的追求是对话与成长。为了丰富班级文化,班主任激励学生共同策划班训、班旗、班徽、班级愿景等,共同构筑激励的完美空间。
激励德育倡导生活润德,激励学生一事一议,家校共育;倡导活动知德,通过仪式庆典,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德;倡导学科育德,让学生浸润在全学科育人的氛围中;倡导社会宏德,让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宏德。
4.“激励课程”成就美好人生
激励教育追求每个人的充分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品行真善,学业扎实,视野开阔,审美雅趣。学校本着课程即生活,课程即环境,课程即机会的理念,建构激励课程。激励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及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以援助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为主;活动课程有团队心理辅导课程、英文绘本阅读课程、国学课程、小先生议事课程、校内社团课程、礼仪庆典活动、STEAM课程等。激励课程激励学生爱运动,让生命更阳光;激励学生爱文学,让生命更丰润;激励学生爱艺术,让生命更灵动;激励学生爱实践,让生命更精彩。坚守激励教育的朝向,无限相信每个生命个体的潜力,让师生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重视每个生命的精神状态,激励教师用真情和智慧去体验成功,幸福地成长。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