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与遐想】走在生命的两旁
走在生命的两旁
无锡市兰亭小学 沈艺
我工作第二年,当第二年班主任,教第二届小朋友,收获第二次与众不同的感悟了。
小学班主任与德育工作几乎是密不可分,孩子们还那么小,几乎像一张张白纸,他们身上除去家庭教育和少部分社会教育的痕迹,就都是学校教育的不同色彩。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朵儿花一样,它们慢慢成长绽放的小小时刻,都是教师努力成长的重要结点。回顾短暂教学时光,我的花园里,有两朵特别的花儿,想与大家分享。
爱在左——一个隐身的小朋友
第一年工作,遇见二年级的孩子们,爱表达、古灵精怪的。我一边惊喜于这个好的开始,一边组织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很快就认全了班级里绝大部分孩子:积极学习的孩子上课神采奕奕,印象深刻;调皮的孩子下课出尽风头,也过目难忘。我最后才记住他,一个个头很小、脸圆圆、没什么朋友、在我面前,话又很不多的孩子。印象中他的家长工作十分繁忙,几乎抽不出时间来关心孩子。他坐在第一排的角落,没有亲昵的和我介绍过自己,上课也几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在一班古灵精怪的孩子中间,显得呆呆的。因为作业的字迹潦草、粗心大意被我批评后,乌溜溜的眼睛就蒙上小水滴了,但也撇撇嘴,埋头订正,没哭出来。
家长关心的缺失,学业的落后,交际的孤独,让这位小朋友一日比一日更沉默,成为班里一个近似隐身的小朋友。担心他真的用隐身来为自己构建舒适区。我决定为这个孩子增添色彩,让他看见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想,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想要实施激励策略,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原来的以班主任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主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与此同时,在德育工作中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给学生充足的信心,促进师生有效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于是,不断地观察中,我发现这是个爱看书、词语积累很多的小朋友,他为数不多的举手,都表现在“组词开火车”上,因此,我几乎夸张地在每一场“组词开火车”中,都积极地表扬他,孩子们也渐渐认可班里有这样一位“组词大王”,愿意在下课时的词语接龙小游戏中邀请上这位“强势选手”,笑容渐渐出现在孩子的脸上。同时,我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密切沟通,互相交流,希望能够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给与孩子多一些陪伴与关怀。幸好,这是两位能够互相给力的家长,家校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渐渐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一下子成为班级里学习进步最快的小朋友。另外,小学德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激励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只有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所以我敏锐发现孩子的进步后及时夸赞,真诚夸赞。教师用园丁的爱去温柔地浇灌他,孩子敏感的心灵会一点点感受到,并且用美好的成长来反馈你。到二年级结束时,这个小朋友已经成为班里公认的进步之星,每每上课时,都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乌溜溜的小眼睛里,都是鲜活的神采。儿童节时,小朋友送给了一张可爱的小贺卡,里面补上了他迟来的自我介绍:丰富的、详实的、十分可爱的。
同情在右——一个不同的小朋友
第二年工作,遇见了更小的,一年级的孩子们。较之去年不同,这个班的孩子们,话更少,坐在班级里,像一个个小小的背景板,衬托出那一个格外特别的男孩子。我很快就注意到他了,个子比其他孩子要高,中午加饭加得最多,他一直在自言自语,不与其他孩子交流,耳朵上戴了俩特别的小玩意儿,妈妈第一天就风风火火地找到校长,要求转班。
这是个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他听力上障碍很大,戴上耳蜗后基本矫正。家长是想转入另一位老师的班级,是因为考虑到耳蜗造价高昂,打闹中碰掉了很麻烦。这位小朋友的姐姐有相同情况,在我校上三年级,之前在本年级里另一位老师的班上顺利过渡,转班能让家长放心一点。
在德育教育方面来说,仅靠老师在学校的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家庭的培育也非常重要。建立学校家庭双向培养的教育模式,能够全方位的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此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后达成一个共识,围绕这一共识进行合作培养,力求把握住孩子的每一点的不同寻常。
于是我找到了这位妈妈,聊了不少时间。孩子需要身边人的同情与帮助,但不需要所有人的特别对待。转班是特别对待,让所有小朋友离他远点儿以防碰到耳蜗也是特别对待,老师和家长过于的温柔与照顾,也是一种隐形的特别对待。让他能够在花园里,和其他花儿一样开放,才是小学德育的有效意义。孩子的妈妈认同我的想法,我和她一起告诉孩子,不能期待别人去保护你的耳蜗小帮手,你要自己学会不推挤、不打闹,来好好保护它。
接着我向班里的孩子们介绍了他耳朵上特别的小帮手,希望大家都能帮助他守护这个小帮手。清澈无邪的孩子们用了极短的时间就接受了那一对有些特别的耳蜗,并小心呵护着不碰到孩子的耳蜗。与此同时,他一如他人,很快交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开学至今,他渐渐成为班级里一位闪闪发光的小朋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的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
孩子们还在努力开放,虽然花儿会有些不同,但也一样美丽。我们会站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两旁,真诚地为他们鼓掌,用心地给予他们浇灌。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