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与遐想】巧用妙招,“绊脚石”变“垫脚石”
巧用妙招,“绊脚石”变“垫脚石”
无锡市东林小学 储宇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许多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甚至谈“习作”色变,一写到作文,就开始抓耳挠腮,要么无话可写,要么都是套话、空话、假话,失去了习作的意义。所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巧用一些妙招,激发学生习作的内驱力,让习作不再是语文学习的“绊脚石”,而成为语文学习的“垫脚石”。
妙招一:循环日记—感悟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是用来表达自己情感与人交流的工具,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非常重要。而课本中很多命题作文,学生有的可能自己并没有经历,有的没有直观感受,能难写出自己的感受,以致对写作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所以,笔者在班级中进行了写循环日记的尝试。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五个人,发放1本循环日记,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轮流在日记本上写日记。日记的题材、内容、形式、字数都不限,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情感、想法、经历的事情就可以,还可以给日记配上图,进行美化。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还能画图,学生就非常乐意写了。每次拿到日记本,可以在别人的日记下方进行点评,写一写欣赏的地方,这样当再次拿到日记本,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一定会更乐意,也会更认真地写循环日记。我们惊喜地看到,有的学生写考试时忐忑不安的心情,有的学生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钓鱼的经过,有的学生将观察到的春天用文字和图画展现出来,有的学生从一件小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有的学生甚至写起了小说......通过循环日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记录者,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愿意写,勤于写,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妙招二:趣味练笔—丰富习作素材
1、课堂练笔,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地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学生能够妙笔生花。
课文中有一些文质兼美的段落,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如学习《泉城》这一课时,描写泉美的段落非常形象: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可以让学生仿照着写一写广场上的喷泉。
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留白之处,给学生想象练笔的机会,把作者没有说的,让学生表达出来,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不畏强暴,经受着烈日暴雨的折磨、鹫鹰的啄食,教师可以设计场景,让学生练笔:
场景一:当炎炎夏日来到后,每天头顶有着火辣辣的毒日,普罗米修斯是如何做的?
场景二:当雨季来临后,时不时地有倾盆大雨从天而隆,此时的普罗米修斯是如何做的?
场景三:寒冷的冬日,漫天雪花飞舞,此时的普罗米修斯是怎么做的?
场景四:当每天鹫鹰来啄食他的肝脏时,普罗米修斯又是怎么做的?
2、日常练笔,学会观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可以进行书面表达的机会,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机会,创造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如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迟迟没有进教室,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写一写当时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一场大雨过后,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观察一下雨后的校园和平常的校园有什么不一样。下课后,操场上的同学都在做什么?重点观察一个,写一写。
妙招三:美文欣赏—进行语言积累
除了课本,在国内外优秀作品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学习的地方。选择与课文贴近的大师的作品进行欣赏,通过师生共同读,小组和合作来读,摘抄等多种方式,在获得阅读成就感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选择了胡适之的《母亲》;在教学《诚实与信任》时,选择了李娟的《一个普通人》;在教学《西湖》时,选择了巴金的《西湖》进行比较;在教学《彭得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选择了莫言的《上官团长的马》。
另外也进行了一些主题式的阅读,如春天到了,读读关于春天的美文,朱自清的《春》、厉彦玲的《春燕归来》、周作人《北平的春天》、沈从文《春游颐和园》。想看美丽的日出吗?读一读刘白羽的《日出》、徐志摩《泰山日出》、德富芦花《大海日出》。
妙招四:积极评价—感受进步快乐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增强主动习作的内驱力,提升对习作的兴趣,消除对习作的“恐惧感”,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可以将好词好句,圈画出来,在旁边写上简短的评语。还可以将这些好词佳句整理出来,供全班学生学习交流。看着自己的写的文章得到老师的肯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在教师将评完作文之后,可以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进行二次批改。可以从“态度、内容、数量”三个方面进行在评价:修改得当、内容丰富,修改的数量多的可以额外加分,反之则减分,以第二次修改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有了这样的变动,学生的主动性就提高了,特别是作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第二次修改获得提升。这样,学生对作文修改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修改前后的对比,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进步的快乐,习作的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