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学做并重”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程的有效实施
“学做并重”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程的有效实施
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 杨叶
【文章摘要】
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念。特殊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是一门帮助培智学校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一般性课程。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求,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在体验、操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把生活适应课放在了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同等重要地位。生活适应课程需要教师以生活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才能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活适应 学做合一 活动载体 特殊学生
【正文】
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念。其中 “教学做合一”理论既是对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教学方式反思、改革的结果。“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教学理论。它的具体涵义是:“教的方法要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依据做的方法。事情怎么做你就怎么学,你想怎么学就会怎么教,教与学的中心都是“做”。“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根据特殊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为他们终身发展服务,生活适应课程是必不可少。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把生活适应课放在了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同等重要地位。在培智学校新教材的编写中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和生活适应是同步编写的,并且主题是一致的,不难看出生活适应课程对于特殊学生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推广和实施生活适应课程是需要迫切探讨的问题。
一、以生活为核心,提高生活适应课有效实施
特殊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是一门帮助培智学校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一般性课程。是学习生活自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自我保护和适应社会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求,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在体验、操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生活适应课的内容选择上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在新教材中生活适应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三个板块。这三方面的内容都是与学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内容上我们主要根据新教材的内容来进行选择。同时,新教材是根据全国特殊学校的情况来进行编写的,教师在进行内容选择之后可以根据地方的特色加以教学。如:在校园生活这一单元,认识学校的人员,我们可以直接用学生熟悉的自己校园的人员进行讲解,这样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
其次生活时应课的实施是离不开生活的场景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生活化。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课堂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听教师讲,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习得知识的地方都是课堂。尤其生活适应课程,生活就是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能力的不同可以把课堂放在各种地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主题环境来进行教学。在学习交通规则时,中低年级的课堂就可以到校园红绿灯主题场景中,边讲边让学生感受红绿灯的规则,边学边做,一边学一边做,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可以是在我们校园外的马路边,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一边学一边做,课堂融入生活,生活融入课堂。
最后好的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的功能,可以使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动。生活适应课程最后的评价同样需要生活化的评价。生活适应课不像生活数学、生活语文可以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它的教学效果评价需要到生活中去评价。如:学会洗手可以在洗手的时候关注上完厕所洗手的时候有没有学会,如果学会了教师及时给与肯定表扬。在家庭生活中学校为每位学生制定了一对一的劳动技能成长册,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指定详细,要求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与学校同步进行训练,也要求家长及时给与相应的评价表扬。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升生活适应课有效实施
生活适应课是以特殊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还是社区活动等都需做,学做合一是关键。在课堂上习得能力之后怎样运用到生活中,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借助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依托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教师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利用课堂活动来辅助学生把教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如:购物,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模拟一个小超市,学生可以用教室流通的货币进行兑换购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把购物的生活适应课内容进行巩固,一举两得。
其次还可以依托学校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我校每月都开展劳动技能主题活动,每月根据低中高学生的能力月初根据班级生活时应学习内容制定主题活动内容,月末开展劳动技能大Pk主题活动。这样教学内容、家庭训练内容、主题活动内容进行统一,让学生在不同维度,不同生活场景中将生活适应课程的内容进行训练,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最后,生活时应课程活动能力最终是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的,因此学校依托志愿者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习得生活适应能力。学校根据志愿者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活动,如:大学生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精细动作活动,企业家庭与学生家庭一起开展亲子活动,走进这区开展社区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升生活适应课程的有效实施。
生活适应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和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为特殊学生能顺利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公民而努力。
-
-
字大
-
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