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梁溪区教育系统校园欺凌举报投诉热线电话:0510—82701457

【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注重素养提升

     

改革教学策略  注重素养提升

——复述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

无锡市芦庄实验小学    杨琪

 

【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复述教学可以从四方面策略进行凸显:素养立意,基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改革;教学生学,基于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拓展延伸,基于教学内容的灵活变动;单元教学,基于知识内在的联动建构。

 

【关键词】复述  教学策略

 

复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把别人说过的话或自己的话进行转述。第二类,即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复述对于学生语文素养而言,都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培养。面对这一教学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凸显?怎样突破呢?接下来,笔者就以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进行复述案例的相关研究。

一、 素养立意,基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改革

一直以来,一线语文教师喜欢在课堂设计时将“知识点”进行细化,从而撰写面面俱到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设计模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逻辑感,很有层次感,但是却割裂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当学生在真实的或拟真实的情境下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时,往往无法回忆和提取。

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教师撰写教学目标时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这就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设计意图相违背。新教材的诞生,需要教师在进行目标设立时,非常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形成大语文观的正确意识。

针对课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传统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往往会这样设立:

1.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特点。

2.感情朗读,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在熟读基础上尝试复述故事内容。

如此设计,看似非常详尽,从人物特点到课文内容,是常规的第二课时教学理念。但是这样“重书面、轻口头”“重应试、轻素养”的设计,是在忽略单元设计主旨,淡化课后习题指导上的。一味地将教学重点以甩锅的方式扔给学生自行处理,这样的教学在实际运用中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该如何设定本课教学目标呢?笔者进行思考后设定以下内容:

【学习目标】

1.借助书后表格梳理故事情节,初步学习复述故事。

2.学习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语言,掌握转述要领。

3.通过转述语言、概括内容等方法复述故事。

【学习重难点】1.学习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语言,掌握转述要领

2.通过转述语言、概括内容等方法复述故事

新的教学目标就以复述为主导,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主方向“复述”的大前提下,制作几根教学拐杖,用来支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达成学习目标。比如:借助表格复述、转述语言、概括内容等。借助课文教技能,素养立意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表现形式,为培养学生终身语文学习能力,实现个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与“课标”对语文素养的理解与追求更加吻合。

二、 教学生学,基于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校仍有教学分离之现状,且重教太过,实在像是“教校”,而非“学校”。统编版教材中,就强调要“以学为中心”进行设计,要从“以教代学”转变为“教学生学”。这样,既彰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更好地开发学生提出自己观点、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才是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设置一定联系的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生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这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是完成从“会学”到“学会”的转变。

以往的教学设计,我们会让学生在文本中徜徉,在充分挖掘关键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悟人物特点,并借机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至于课后第二习题,一般老师会这样处理:

借助表格 进行复述

1.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呀?课文那么长,又不能背下来,怎么办?我们可以复述故事呀!

2.如何“复述”呢?学生练说。

3.小结:我们可以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什么事(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生动地讲出来。复述其实很简单,同学们可以借助课上完成的表格复述这个故事!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添加进去。

看,虽然上述设计涉及到了课后习题,但是这样的设计是水中花,镜中月,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在原来能力上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只会运用自己的草根学习所得,进行自我复述。至于技巧方法的指引,科学规范的指导,在本课此教学环节中几乎为零。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学会”。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中的短板,重新调整教学板块如下:

学会转述

1.(出示)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1)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2)指名一名学生尝试转述。

3)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学生评价,如有不同,可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

4)指导学生朗读两句话,并观察: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了呢?

(相机板书:标点     冒号变逗号,引号要去掉)

人称     谁说的,“我”就改成谁。)

5)我们一起读读改过的句子。发现:裁缝太多了,好啰嗦。并尝试改进 :改成“他”

2.补充板书,小结:同学们,当我们要把别人的话讲给其他人听,这个过程就叫转述(板书:转述语言)。转述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变化——冒号变逗号,引号要去掉,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谁说的,“我”就变成谁。

3.方法迁移(一)

出示原句1: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出示原句2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指名回答。

4.方法迁移(二)

出示原句:“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说。

和刚才的几句话相比,这句话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回答。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对谁说,“你”就改成谁)

2)提示:这句话中有两个“顾客”,我们可以把第二个改为“他”,这样会使句子更清楚。

5.总结:在我们复述故事的时候,如果遇到人物语言,就可以用转述的方法哦!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转述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了一个由扶到放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并从学习过程中细化思考过程,总结学习经验,运用方法迁移。处处将学生放在首位,思学生所思,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独立钻研,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教学生学”策略的转变,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发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由“会学”走向“学会”。

三、 拓展延伸,基于教学内容的灵活变动

诚然,本课的教学内容以语言类为主,教学重点当然应该定位于转述。但是在实际教学本课时,笔者发现,文中的第二和第十二自然段是两大段语言,如果只用转述的方法来复述,学生逐句转述不仅困难,而且其中复杂的人称变化很拗口,很容易篡改文本原意。如此就不利于学生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攻坚克难。

基于以上发现,笔者思考:能否适当添加其他复述方法帮助学生简化这两个自然段呢?于是,概括复述法应运而生。以下是这两个自然段教学探索:

概括复述

1.导入: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转述裁缝和顾客的语言,可是故事中的有些地方他们说了很长的一段话,如果我们也用转述,反而说不清,那我们该怎么复述呢?

2.出示第二节齐读后,教师示范复述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后得出:没有使用转述方法,意思差不多,比原文简单一些。教师相机出示三点概括内容:

1、顾客的要求是做棉袄;2.跑了三家店嫌太慢;3.这个裁缝啥时候可以做好。)

3)小结:看来要想把这么长的语言说清楚,还要学会概括内容、提炼信息(板贴:概括内容 提炼信息),用通顺的文字将这些信息讲清楚,这是复述故事的第二个办法。

4、出示第12自然段,你能从中提炼出哪些信息呢?(指名说)

5.练习复述第十二自然段。

6小结:你看,只要抓住了语言中的主要信息,即使不是逐句转述,也能将故事讲清楚。

    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试着用两种以上的复述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配合教师的细心点拨,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复述时,学生信心十足,巧妙且有针对性地运用各自适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效果斐然。不墨守成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变动,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打开学生原有的思维视野,让学生的学习更有“质感”。

四、 单元教学,基于知识内在的联动建构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着眼于以“单元教学”为教学单位,建构几篇文章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动关系。提高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迁移与运用,符合统编教材编者按照“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编排的意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为复述,围绕“复述”这一主线,教师要帮助学生架构方法桥梁。在每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目的地教学复述的主打方法。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就是以表格复述法为主,而后一篇《方帽子店》则是让学生尝试独立运用此法进行复试。《漏》这篇课文的主打方法就是借助示意图进行复述,而《枣核》同样是为强化示意图复述法而存在的。一学一练,一扶一放中,学生对于复述方法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印象。再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用思维导图梳理了本单元学习到的所有复述方法,表格复述法、转速语言法、概括提炼法、示意图复述法等,让学生的复述知识体系愈加完善。

凭借教师对复述方法的梳理、提炼、归纳,让这些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藏在学生的记忆深处,而不是单一、零碎、互不关联地浮在学生的浅表记忆里。单元整合教学,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强化复述方法,建构起知识内在的联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达到“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的课堂效果。

复述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配合编者的教材编排,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逐步渗透复述方法,授之以渔,让课堂教学指向素养提升。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知识建构,在摸爬滚打中实现从内容到思维的课堂转变。

 

【参考文献】

1. 孙继香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策略探析语文教学通讯,20171月;

2. 黄真金,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9.4

3. 周之良,Teaching:Teach Studengts to Learn,中国教育学刊,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