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共享云课堂“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第二十五课
融合教育微课
第二十五课
★ 课程简介 ★
国家、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加强医疗康复和特殊教育融合”作为深化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医康教结合度,丰富融合教育资源库,精准辅助教师与家长开展干预工作,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无锡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自2023年起启动“医康教”融合教育微课程开发工作。
今天为大家分享第二十五课:
《特殊儿童的行为管理(10)策略的综合运用》
★ 第二十五课 ★
主讲嘉宾:
无锡市儿童医院康复科熊友红
★ 教学内容 ★
一、导入语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大家好!我们学习了视觉提示、提前预防等针对行为前因的管理策略,还学习了消退法、差别强化、塑造、惩罚等针对行为后果的管理策略。在实际的行为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情况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策略。
二、管理策略的综合运用
行为管理策略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行为的功能分析、干预方案的制定和持续评估与调整。
1. 行为的功能分析
使用ABC行为分析法(前因-行为-后果)来分析具体行为,确定引发行为的的环境、人物、事件和行为产生后孩子得到的后果。通过细致的功能分析,找出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为干预提供明确的方向。
2. 干预方案的制定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行为管理计划。计划应包括明确的目标行为、前因管理策略、后果管理策略以及实施时间表。
3. 持续的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行为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我们下面来看两个实例:
案例1:明明喜欢玩滑滑梯,但是他不喜欢排队,妈妈让他排队,他就会大哭大闹,妈妈只好带他离开。
在这个案例中,前因是他去玩滑滑梯不排队,妈妈让他排队。问题行为是大哭大闹。
针对这种行为,如果采用前因控制策略,我们可以提前进行预防,不带明明去滑滑梯,他就不可能哭闹。如果采用后果控制策略,我们可以运用消退法-即使哭闹仍坚持让他排队;运用差别强化-不哭闹就奖励一块喜爱的小饼干;运用惩罚法-离开滑梯 ,暂时和自己喜爱的活动隔离。
案例2 小玲多次写数学作业时前三张会正常完成,后面几张就开始嘻嘻笑,爸爸说赶紧写,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了,小玲还一直嘻嘻笑。
在这个案例中,前因是天天写了三张数学作业。问题行为是一直嘻嘻笑。
针对这个问题行为,采用前因控制策略,我们可以降低任务的难度,找一些简单的内容给她做;也可以将难易任务穿插起来,做一张简单再做一张难的;另外,还可以教会她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拒绝任务,如“我不想做这个,想玩一会”,避免她一直嘻嘻笑。采用后果控制策略,我们可以将每天的作业任务分解,提供足够的辅助,达到小目标时及时强化,帮助孩子完成任务。
三、结束语
行为管理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干预技术,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还需要从孩子的个体情况出发,进行个别化的评估和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发展必要的技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
-
字大
-
字小